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车轮论文

汽车钢制车轮有限元分析与疲劳寿命预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1 钢制车轮发展概述第10-11页
        1.2.2 车轮疲劳分析的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钢制车轮疲劳分析理论第15-27页
    2.1 疲劳的基本概念第15-18页
        2.1.1 疲劳的定义第15页
        2.1.2 疲劳的特点第15-18页
    2.2 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第18-20页
        2.2.1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18-19页
        2.2.2 S-N 曲线第19-20页
    2.3 零部件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第20-25页
        2.3.1 平均应力第20-21页
        2.3.2 尺寸效应第21-22页
        2.3.3 载荷形式第22-23页
        2.3.4 表面光洁度第23-24页
        2.3.5 表面处理第24-25页
    2.4 疲劳分析的基本步骤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钢制车轮疲劳试验加载分析第27-45页
    3.1 汽车车轮受力分析第27-35页
        3.1.1 车轮载荷类型第28-29页
        3.1.2 车轮力学特性分析第29-35页
    3.2 汽车钢制车轮弯曲疲劳加载分析第35-41页
        3.2.1 车轮弯曲疲劳试验简介[40]第35-37页
        3.2.2 弯曲疲劳加载分析第37-41页
    3.3 汽车钢制车轮径向疲劳加载分析第41-44页
        3.3.1 车轮径向疲劳试验简介[40]第41-42页
        3.3.2 径向疲劳加载方式分析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钢制车轮弯曲疲劳有限元分析第45-67页
    4.1 钢制车轮三维模型第45-46页
    4.2 钢制车轮静强度分析第46-53页
        4.2.1 网格类型第46-47页
        4.2.2 材料属性第47-48页
        4.2.3 定义相互作用第48-49页
        4.2.4 载荷定义第49-50页
        4.2.5 分析求解第50-53页
    4.3 螺栓预紧力对钢制车轮的影响第53-61页
        4.3.1 实体模型第53-54页
        4.3.2 网格划分及材料属性第54-55页
        4.3.3 定义相互作用第55页
        4.3.4 定义载荷与分析步第55-56页
        4.3.5 分析求解第56-61页
        4.3.6 总结第61页
    4.4 钢制车轮弯曲疲劳寿命分析第61-66页
        4.4.1 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第62-63页
        4.4.2 疲劳载荷谱的确定第63-64页
        4.4.3 疲劳寿命计算第64-66页
        4.4.4 总结第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钢制车轮径向疲劳有限元分析第67-82页
    5.1 钢制车轮径向应力分析第67-74页
        5.1.1 网格划分、材料属性及定义相互作用第67-68页
        5.1.2 径向载荷分析第68-71页
        5.1.3 分析求解第71-74页
    5.2 轮胎充气压力对钢制车轮的影响第74-77页
        5.2.1 应力对比分析第74-76页
        5.2.2 总结第76-77页
    5.3 钢制车轮径向疲劳寿命分析第77-81页
        5.3.1 S-N 曲线及疲劳载荷谱第77-78页
        5.3.2 疲劳寿命计算第78-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结论第82-84页
    6.1 总结第82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驾驶员模型的线控转向系统与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乘用车副车架结构强度分析与轻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