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基于驾驶员模型的线控转向系统与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目的第9页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第9-11页
        1.2.1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9-10页
        1.2.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转向系统发展概述第11-13页
    1.4 基于驾驶员模型的线控转向系统简介第13-14页
第二章 关于汽车驾驶员模型的研究与分析第14-18页
    2.1 驾驶员模型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4-16页
        2.1.1 方向控制驾驶员模型第14-16页
        2.1.2 速度控制驾驶员模型第16页
    2.2 驾驶员模型的研究意义及其不足第16-18页
第三章 线控转向系统基础第18-23页
    3.1 线控转向系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第18-19页
        3.1.1 传感器技术第18页
        3.1.2 总线技术第18页
        3.1.3 动力电源第18页
        3.1.4 容错技术第18-19页
    3.2 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其原理第19-21页
        3.2.1 线控转向系统结构第19-20页
        3.2.2 线控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第20-21页
    3.3 线控转向系统的性能及其特点第21-22页
        3.3.1 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第21页
        3.3.2 优化驾驶员路感第21-22页
        3.3.3 改善转向特性第22页
        3.3.4 益于底盘一体化设计第22页
    3.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四章 基于理想传动比的线控转向控制策略研究第23-37页
    4.1 线控转向系统理想传动比相关内容简介第23-25页
        4.1.1 车辆转向特性的描述第23-24页
        4.1.2 车辆理想传动比的确定第24-25页
    4.2 汽车前轮转角控制策略概述第25页
    4.3 线控系统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第25-34页
        4.3.1 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策略算法优化第26-27页
        4.3.2 PID 控制的原理及其特点第27-29页
        4.3.3 模糊 PID 控制第29-30页
        4.3.4 模糊免疫 PID 控制第30-34页
    4.4 仿真结果第34-36页
    4.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基于驾驶员模型的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第37-53页
    5.1 驾驶员模型的建立第37-42页
        5.1.1 模糊控制驾驶员模型简要分析第37-38页
        5.1.2 预瞄最优曲率模型简介第38-39页
        5.1.3 模糊—PID 控制器的建立第39-41页
        5.1.4 模糊—PID 驾驶员模型第41页
        5.1.5 仿真结果第41-42页
    5.2 线控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2-44页
        5.2.1 转向盘模块第42-43页
        5.2.2 转向执行系统模块第43-44页
    5.3 路感模型的建立第44-53页
        5.3.1 路感上层控制策略第45-51页
        5.3.2 线控转向系统的路感下层控制策略第51-53页
第六章 仿真结果分析及比对第53-56页
    6.1 基于驾驶员模型的线控转向系统仿真分析第53-5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7.1 课题工作总结第56页
    7.2 展望及有待完善的工作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曙红染料敏化石墨烯光催化材料的绿色制备及性能
下一篇:汽车钢制车轮有限元分析与疲劳寿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