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流固耦合的表面织构机械密封性能及试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表面织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1 平行表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非平行表面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3 摩擦振动方面的研究 | 第14页 |
1.2.4 理论模型研究 | 第14-15页 |
1.2.5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 第15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机械密封基础理论 | 第18-24页 |
2.1 机械密封的基本结构 | 第18页 |
2.2 机械密封的几何参数 | 第18-19页 |
2.3 机械密封的力学分析 | 第19-21页 |
2.3.1 机械密封受力分析 | 第19-20页 |
2.3.2 机械密封力学参数 | 第20-21页 |
2.4 机械密封的性能参数 | 第21-22页 |
2.5 机械密封的摩擦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机械密封热-流-固耦合模型 | 第24-33页 |
3.1 机械密封耦合模型研究 | 第24-25页 |
3.2 热-流-固耦合理论 | 第25-27页 |
3.2.1 流体域控制方程 | 第25-26页 |
3.2.2 固体控制方程 | 第26页 |
3.2.3 传热控制方程 | 第26-27页 |
3.2.4 耦合控制方程 | 第27页 |
3.3 热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27-30页 |
3.3.1 机械密封建模 | 第27-28页 |
3.3.2 机械密封耦合模块设置 | 第28页 |
3.3.3 结构场分析设置 | 第28-29页 |
3.3.4 流场分析设置 | 第29-30页 |
3.3.5 耦合分析设置 | 第30页 |
3.4 热-流-固耦合模型验证 | 第30-32页 |
3.4.1 温度场和压力场分析 | 第31页 |
3.4.2 力学参数分析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织构机械密封摩擦学性能试验 | 第33-49页 |
4.1 试验研究介绍 | 第33-34页 |
4.2 表面织构试件的制备 | 第34-38页 |
4.2.1 织构加工设备 | 第34-35页 |
4.2.2 织构试件参数 | 第35-37页 |
4.2.3 织构试件加工步骤 | 第37-38页 |
4.3 试验设备 | 第38-40页 |
4.4 织构布置面筛选试验 | 第40-45页 |
4.4.1 试验设计 | 第40-41页 |
4.4.2 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4.4.3 试验结果 | 第45页 |
4.5 织构参数及材料筛选试验 | 第45-47页 |
4.5.1 试验设计 | 第45-46页 |
4.5.2 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5.3 试验结果 | 第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织构机械密封性能试验 | 第49-64页 |
5.1 试验研究介绍 | 第49-50页 |
5.2 织构机械密封试验装置 | 第50-54页 |
5.2.1 机械密封试验平台 | 第50-51页 |
5.2.2 驱动系统 | 第51页 |
5.2.3 密封装置 | 第51-52页 |
5.2.4 弹簧加载系统 | 第52页 |
5.2.5 压力水系统 | 第52页 |
5.2.6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第52-54页 |
5.3 织构机械密封参数设计 | 第54-56页 |
5.3.1 密封环的参数 | 第54页 |
5.3.2 织构面制备 | 第54-56页 |
5.4 密封性能试验 | 第56页 |
5.5 结果分析 | 第56-63页 |
5.5.1 对摩擦因数的影响 | 第56-58页 |
5.5.2 载荷与转速对泄漏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5.5.3 对端面温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5.5.4 对水膜压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表面织构形式对机械密封性能影响 | 第64-75页 |
6.1 织构设计及计算说明 | 第64-66页 |
6.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6-73页 |
6.2.1 温度场分析 | 第66-67页 |
6.2.2 压力场分析 | 第67-69页 |
6.2.3 变形分析 | 第69-7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5-77页 |
7.1 结论 | 第75-76页 |
7.2 创新点 | 第76页 |
7.3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