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3页
绪论第13-34页
 一、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第13-22页
  (一)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历史观的批判与反思第13-16页
  (二) “后现代”观念的传入与当下中国史学研究第16-22页
 二、概念理解与研究思路第22-34页
  (一) 现代性的生成及其内涵第22-25页
  (二) 现代性在历史观中的体现第25-27页
  (三) 20 世纪中国史学观念中的现代性体现第27-33页
  (四) 本文柜架第33-34页
第一章 现代性与梁启超的“新史学”范式第34-53页
 一、“史界革命”与梁启超现代性史学思维的形成第34-42页
 二、关于梁启超史学思想变化的诸家说第42-44页
 三、梁启超现代性史学思维在20 年代的延展第44-49页
 四、延展中的邅变:梁启超对现代性史学思维的反思第49-52页
 五、小结第52-53页
第二章 现代性与“古史辨”第53-72页
 一、进化史观:顾颉刚怀疑古史的理论基础第54-56页
 二、科学理性的认知观:顾颉刚疑信古史的基本标准第56-59页
 三、历史演进法:顾颉刚考察古史的思维工具第59-61页
 四、假设与求证:顾颉刚考辨古史的主要方法第61-63页
 五、顾颉刚现代性史学观念、方法运用中的失当第63-70页
 六、小结第70-72页
第三章 现代性与傅斯年的史学建树第72-89页
 一、傅斯年的进化观及历史演化论第73-77页
 二、傅斯年民族视角下的史学意识第77-79页
 三、“史学即史料学”:傅斯年的科学主义历史知识观第79-84页
 四、史语所治学的科学取向第84-88页
 五、小结第88-89页
第四章 现代性与郭沫若的社会历史观第89-108页
 一、进化史观与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说的倡导第90-93页
 二、郭沫若早期社会历史观的形成第93-101页
 三、郭沫若对其早期社会历史观的修正第101-107页
 四、小结第107-108页
第五章 现代性与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史学研究第108-129页
 一、“五朵金花”史学讨论中的现代性诉求第109-119页
 二、史学方法革新中的科学化取向第119-124页
 三、现代性与“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第124-128页
 四、小结第128-129页
结论第12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3页
后记第153-155页
附录: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国语骑射”政策研究
下一篇: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