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贷平台的风险度量及其监管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4.1 论文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我国网贷平台风险及其监管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 P2P网络借贷 | 第20-22页 |
2.1.1 网络借贷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网贷平台发展模式 | 第20-22页 |
2.2 金融风险理论 | 第22-23页 |
2.3 金融监管理论 | 第23-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网贷平台风险及监管现状分析 | 第25-35页 |
3.1 我国网贷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3.1.1 平台发展概况 | 第25-26页 |
3.1.2 平台出现的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3.2 我国网贷平台监管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3.2.1 我国网贷平台的监管政策梳理 | 第28-29页 |
3.2.2 我国网贷平台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3 我国网贷平台的主要风险 | 第31-34页 |
3.3.1 网络技术风险 | 第31页 |
3.3.2 金融风险 | 第31-34页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我国网贷平台风险的度量 | 第35-50页 |
4.1 指标的确定 | 第35-39页 |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5-36页 |
4.1.2 模型指标的选择 | 第36-38页 |
4.1.3 指标的度量 | 第38-39页 |
4.2 主成分分析法度量的方法 | 第39-41页 |
4.2.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 第39-40页 |
4.2.2 基于模型的度量 | 第40-41页 |
4.3 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4.4 实证分析 | 第42-50页 |
4.4.1 检验、提取因子 | 第42-44页 |
4.4.2 主成分计分得分 | 第44-48页 |
4.4.3 结论 | 第48-50页 |
第5章 我国网贷平台风险的监管措施 | 第50-53页 |
5.1 平台自身的内控监管 | 第50-51页 |
5.2 监管机构的监管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