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SmJAZ基因在调控丹参酮类和酚酸类物质合成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7-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7页
    1.1 JA信号途径及JAZ蛋白研究进展第18-30页
        1.1.1 JA的作用及在植物体内的合成第18-19页
        1.1.2 JAZ蛋白是JA信号通路中的抑制因子第19-20页
        1.1.3 JAZ蛋白的结构特征第20-22页
        1.1.4 JAZ蛋白功能的冗余性第22-25页
        1.1.5 JAZ蛋白功能的特异性第25-27页
        1.1.6 JAZ蛋白参与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第27-28页
        1.1.7 JA信号途径的起源和进化第28-29页
        1.1.8 JA信号途径中的负反馈调节机制第29-30页
    1.2 丹参次生代谢产物丹酚酸和丹参酮生源合成及调控研究进展第30-33页
        1.2.1 丹酚酸生源合成途径研究进展第30页
        1.2.2 丹酚酸合成积累调控研究进展第30-32页
        1.2.3 丹参酮生源合成途径研究进展第32-33页
        1.2.4 丹参酮合成积累调控研究进展第33页
    1.3 JA信号途径调控丹参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研究进展第33-34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4页
    1.5 本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4-37页
第二章 丹参次生代谢物积累组织特异性及其对MeJA的响应第37-49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7-38页
        2.2.1 丹参不同部位材料的获得第37-38页
        2.2.2 试剂第38页
        2.2.3 培养基第38页
        2.2.4 主要仪器第38页
    2.3 实验方法第38-43页
        2.3.1 诱导子制备与处理第38页
        2.3.2 丹酚酸和丹参酮含量测定第38-39页
        2.3.3 基因表达量测定第39-43页
        2.3.4 数据分析第43页
    2.4 实验结果第43-46页
        2.4.1 丹参不同组织部位丹酚酸和丹参酮积累的规律第43页
        2.4.2 MeJA对丹参毛状根中丹酚酸和丹参酮含量的影响第43页
        2.4.3 MeJA对丹酚酸和丹参酮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第43-46页
    2.5 讨论第46-49页
第三章 丹参SmJAZ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分析第49-61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49-50页
        3.2.1 丹参毛状根的培养第49页
        3.2.2 菌株与载体第49页
        3.2.3 试剂第49-50页
        3.2.4 培养基第50页
        3.2.5 主要仪器第50页
    3.3 实验方法第50-53页
        3.3.1 丹参SmJAZ家族基因全基因组鉴定第50页
        3.3.2 丹参SmJAZs基因cDNA全长克隆第50-52页
        3.3.3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2-53页
    3.4 实验结果第53-58页
        3.4.1 SmJAZs基因全长序列的获得第53页
        3.4.2 SmJAZ家族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第53-54页
        3.4.3 SmJAZs基因序列分析第54-56页
        3.4.4 SmJAZs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第56-58页
    3.5 讨论第58-61页
第四章 丹参SmJAZ基因家族成员表达模式分析第61-71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61-62页
        4.2.1 丹参不同组织材料的获得第61页
        4.2.2 试剂第61页
        4.2.3 培养基第61-62页
        4.2.4 主要仪器第62页
    4.3 实验方法第62-64页
        4.3.1 诱导子制备与处理第62-63页
        4.3.2 基因表达量测定第63页
        4.3.3 数据分析第63-64页
    4.4 实验结果第64-69页
        4.4.1 SmJAZs组织特异性表达第64-66页
        4.4.2 SmJAZs在MeJA诱导下表达量的变化第66页
        4.4.3 SmJAZs在不同诱导子处理下表达量的变化第66-69页
    4.5 讨论第69-71页
第五章 丹参SmJAZ基因家族在丹酚酸和丹参酮合成积累中的作用第71-90页
    5.1 引言第71页
    5.2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71-72页
        5.2.1 丹参无菌苗的获得与培养第71页
        5.2.2 菌株与载体第71页
        5.2.3 试剂第71-72页
        5.2.4 培养基第72页
        5.2.5 主要仪器第72页
    5.3 实验方法第72-79页
        5.3.1 Gateway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第72-75页
        5.3.2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及转基因毛状根的获得第75-77页
        5.3.3 转基因毛状根阳性株系的筛选第77-79页
        5.3.4 数据分析第79页
    5.4 实验结果第79-86页
        5.4.1 转基因毛状根阳性株系的获得与鉴定第79-81页
        5.4.2 转基因毛状根中有效成分含量在MeJA诱导下的变化第81-85页
        5.4.3 转基因毛状根中丹酚酸和丹参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在MeJA诱导下的变化第85-86页
        5.4.4 转基因毛状根中其他SmJAZs表达量在MeJA诱导下的变化第86页
    5.5 讨论第86-90页
第六章 丹参SmJAZ-SmJAZ蛋白互作及与SmJAZs互作转录因子的筛选第90-102页
    6.1 引言第90-91页
    6.2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91-92页
        6.2.1 丹参不同组织材料的获得第91页
        6.2.2 菌株与载体第91页
        6.2.3 试剂第91页
        6.2.4 培养基第91页
        6.2.5 主要仪器第91-92页
    6.3 实验方法第92-94页
        6.3.1 丹参转录因子cDNA全长克隆第92页
        6.3.2 Gateway构建Y2H载体第92-93页
        6.3.3 Y2H鉴定蛋白互作第93-94页
        6.3.4 基因表达量测定第94页
    6.4 实验结果第94-98页
        6.4.1 转录因子全长基因序列的获得第94-95页
        6.4.2 Y2H分析SmJAZs与转录因子的互作第95-96页
        6.4.3 转录因子组织特异性和MeJA诱导表达分析第96-97页
        6.4.4 Y2H分析SmJAZ-SmJAZ之间的互作第97-98页
    6.5 讨论第98-102页
第七章 SmJAZ8负反馈调节丹酚酸和丹参酮的合成第102-114页
    7.1 引言第102-103页
    7.2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103-104页
        7.2.1 丹参无菌苗的获得与培养第103页
        7.2.2 菌株与载体第103页
        7.2.3 试剂第103页
        7.2.4 培养基第103页
        7.2.5 主要仪器第103-104页
    7.3 实验方法第104-106页
        7.3.1 Gateway构建植物RNAi载体第104-105页
        7.3.2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及转基因毛状根的获得第105页
        7.3.3 转基因毛状根阳性株系的筛选第105页
        7.3.4 RNA-Seq及分析方法第105页
        7.3.5 数据分析第105-106页
    7.4 实验结果第106-111页
        7.4.1 SmJAZ8-RNAi对丹酚酸和丹参酮合成积累的影响第106页
        7.4.2 RNA-Seq分析JA信号途径中受SmJAZ8调控的基因第106-110页
        7.4.3 qRT-PCR验证RNA-Seq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第110-111页
    7.5 讨论第111-11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6页
    8.1 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第114-115页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15页
    8.3 研究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3页
附录A 常用培养基配方和仪器型号第133-138页
附录B 实验附表和附图第138-151页
致谢第151-153页
个人简历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参miRNA对连作障碍的响应及其在次生代谢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组学揭示苹果煤污病原菌外寄生进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