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1.3.1 金融产业集聚研究 | 第9-12页 |
1.3.2 生态效率研究 | 第12-14页 |
1.3.3 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相互关系研究 | 第14-15页 |
1.3.4 简要述评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2 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耦合理论分析 | 第18-3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金融集聚 | 第18-19页 |
2.1.2 生态效率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8页 |
2.2.1 金融产业集聚理论 | 第20-23页 |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3-26页 |
2.2.3 系统耦合理论 | 第26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8页 |
2.3 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作用机理 | 第28-30页 |
2.3.1 金融集聚提升生态效率机理 | 第28-29页 |
2.3.2 生态效率促进金融集聚机理 | 第29-30页 |
3 陕西省金融集聚发展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 第30-48页 |
3.1 陕西省区位概况 | 第30-31页 |
3.2 陕西省金融集聚发展现状 | 第31-40页 |
3.2.1 陕西省金融集聚发展总体概况 | 第31-34页 |
3.2.2 陕西省区域金融集聚发展概况 | 第34-40页 |
3.3 陕西省生态环境现状 | 第40-48页 |
3.3.1 陕西省生态环境总体状况 | 第40-42页 |
3.3.2 陕西省区域生态环境概况 | 第42-48页 |
4 陕西省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模型构建 | 第48-58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48-53页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8-49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9-53页 |
4.2 耦合协调测度模型构建 | 第53-56页 |
4.2.1 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测算 | 第53-54页 |
4.2.2 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复合系统耦合度测算 | 第54-55页 |
4.2.3 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测算 | 第55-56页 |
4.3 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 第56-58页 |
5 陕西省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耦合关系实证分析 | 第58-78页 |
5.1 子系统综合发展评价 | 第58-66页 |
5.1.1 陕西省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 第58-62页 |
5.1.2 陕西省区域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 第62-66页 |
5.2 陕西省总体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66-69页 |
5.3 陕西省区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69-74页 |
5.3.1 关中地区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69-70页 |
5.3.2 陕北地区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70-72页 |
5.3.3 陕南地区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72-74页 |
5.4 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78页 |
6 政策建议 | 第78-86页 |
6.1 完善金融集聚基础环境 | 第78-79页 |
6.2 强化金融行业自身实力 | 第79-81页 |
6.3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 第81-83页 |
6.4 提高生态效率水平 | 第83-86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