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旅游扶贫 | 第22页 |
2.1.2 旅游扶贫的经济效率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投入产出理论 | 第23页 |
2.2.2 效率理论 | 第23页 |
2.2.3 空间计量回归理论 | 第23-25页 |
3 研究方案设计 | 第25-31页 |
3.1 研究方案 | 第25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3.3 研究数据来源 | 第26-27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3.4.1 DEA(数据包络分析)及MI指数分析 | 第27-29页 |
3.4.2 二维象限阵分类 | 第29页 |
3.4.3 空间计量回归 | 第29-31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1-44页 |
4.1 时间尺度分析 | 第31-35页 |
4.1.1 DEA数据包络分析 | 第31-33页 |
4.1.2 MI指数分析 | 第33-35页 |
4.2 二维象限分类及旅游扶贫模式探讨 | 第35-37页 |
4.2.1 效率形态分类 | 第35-36页 |
4.2.2 旅游扶贫模式探讨 | 第36-37页 |
4.3 空间尺度分析 | 第37-39页 |
4.3.1 产出角度效益空间分异 | 第37-38页 |
4.3.2 投入产出角度效益空间分异 | 第38-39页 |
4.4 空间计量回归分析 | 第39-44页 |
4.4.1 模型假设的提出 | 第39-40页 |
4.4.2 回归分析 | 第40-44页 |
5 问题与对策 | 第44-50页 |
5.1 三峡库区旅游扶贫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5.1.1 地方政府对于库区旅游的开发、运营和监管提升空间巨大 | 第44页 |
5.1.2 库区旅游扶贫特色不够显著,整合效应不强 | 第44-45页 |
5.1.3 跨区域旅游发展联动机制尚未健全 | 第45页 |
5.1.4 居民生产生活与景区发展的融合程度有待加强 | 第45-46页 |
5.2 库区旅游扶贫宏观环境提升的建议与措施 | 第46-48页 |
5.2.1 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规范运营与监管机制 | 第46页 |
5.2.2 加大库区旅游发展品牌建设力度,树立旅游品牌意识 | 第46-47页 |
5.2.3 建立健全库区旅游跨区域联动机制,实现协同发展 | 第47-48页 |
5.3 库区不同类型区县旅游扶贫事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 第48-50页 |
5.3.1 潜力型区县实施产业借力发展模式 | 第48页 |
5.3.2 发展型区县实施旅游产业战略联盟发展模式 | 第48页 |
5.3.3 成熟型区县实施政企社合作发展模式 | 第48-49页 |
5.3.4 衰落型区县实施对点帮扶发展模式 | 第49-50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结语 | 第5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