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传统婚恋习俗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一、引言 | 第9-18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 侗族婚恋习俗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2. 通婚圈研究 | 第14-16页 |
(四)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二、调查点概况 | 第18-22页 |
(一) 侗族简介 | 第18页 |
(二) 调查地概况 | 第18-22页 |
1. 三江县地理环境及历史沿革 | 第18-19页 |
2. 调查地独峒乡地理环境及民族特色 | 第19-22页 |
三、侗族传统婚恋形式 | 第22-33页 |
(一) 同族“月”亲 | 第22-24页 |
1. 行歌坐月 | 第22-23页 |
2. 月也 | 第23-24页 |
3. 月堆华 | 第24页 |
(二) 找媒“刚”亲 | 第24-26页 |
(三) “胜”寨约亲 | 第26-27页 |
(四) 私自定亲 | 第27-28页 |
(五) 结亲过程 | 第28-30页 |
(六) 婚姻习俗 | 第30-33页 |
1. 不落夫家 | 第30-31页 |
2. 姑舅表婚 | 第31-33页 |
四、看“灯”结亲的通婚准则 | 第33-43页 |
(一) “灯”的相关介绍 | 第33-37页 |
1. 灯的概念、分类及禁忌 | 第33-36页 |
2. “灯”的起源问题及其传说 | 第36-37页 |
(二) 看“灯”结亲的状况 | 第37-41页 |
1. “灯”对婚姻择偶的限制 | 第37-40页 |
2. 违反看“灯”结亲准则的惩罚 | 第40-41页 |
(三) “灯”的代际传承 | 第41-43页 |
五、独峒通婚圈概况 | 第43-50页 |
(一) 通婚群体 | 第43-47页 |
1. 民族内婚 | 第43-44页 |
2. 层级内婚 | 第44-45页 |
3. 宗族外婚 | 第45-47页 |
(二) 通婚地域 | 第47-48页 |
(三) 通婚圈特点及成因 | 第48-50页 |
六、侗族传统婚恋习俗的变迁 | 第50-53页 |
(一) 传统婚恋习俗的变迁 | 第50-51页 |
(二) 传统婚恋习俗变迁的原因 | 第51-52页 |
(三) 传统通婚习俗变迁的影响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一 | 第58页 |
附录二 | 第58-60页 |
附录三 | 第60-64页 |
附录四 | 第64-66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