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乙醇的主要生产工艺 | 第8-14页 |
1.2.1 生物质制乙醇 | 第8-10页 |
1.2.2 以合成气为原料制乙醇 | 第10-14页 |
1.3 杂多酸的简介及应用 | 第14-18页 |
1.3.1 杂多酸的简介 | 第14-16页 |
1.3.2 杂多酸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3 杂多酸的调变 | 第17-18页 |
1.4 二甲醚羰基化反应机理概述 | 第18-19页 |
1.5 文献分析及论文工作的提出 | 第19-2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28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及方法 | 第23-25页 |
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页 |
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28页 |
2.4.1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测试(BET) | 第25页 |
2.4.2 X射线衍(XRD) | 第25-26页 |
2.4.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 第26页 |
2.4.4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6页 |
2.4.5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 | 第26页 |
2.4.6 吡啶吸附原位红外透射光谱(Py-FTIR) | 第26页 |
2.4.7 吡啶程序升温脱附(Py-TPD) | 第26-28页 |
第3章 负载型磷钨酸催化二甲醚羰基化性能的研究 | 第28-38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SBA-15 负载磷钨酸催化二甲醚羰基化 | 第28-36页 |
3.2.1 不同负载量的HPW/SBA-15 催化剂的组成分析及结构性质 | 第28-32页 |
3.2.2 不同负载量的HPW/SBA-15 催化剂的酸性质 | 第32-34页 |
3.2.3 不同负载量的HPW/SBA-15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34-36页 |
3.3 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杂多酸类型对二甲醚羰基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38-46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25wt.%HPAs/SBA-15 催化剂的组成分析及结构性质 | 第38-41页 |
4.3 25wt.%HPAs/SBA-15 催化剂的酸性质 | 第41-43页 |
4.4 25wt.%HPAs/SBA-15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43-44页 |
4.5 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杂多酸催化二甲醚羰基化的密度泛函研究 | 第46-70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46-47页 |
5.2.1 计算模型 | 第46-47页 |
5.2.2 计算方法 | 第47页 |
5.3 计算内容 | 第47-49页 |
5.3.1 吸附能(E_(ad)) | 第47-48页 |
5.3.2 活化能(E_a)与反应热(?E) | 第48页 |
5.3.3 去质子能(?_D) | 第48-49页 |
5.3.4 Mulliken电荷布局分析 | 第49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49-67页 |
5.4.1 杂多酸上二甲醚羰基化反应路径预测 | 第49-50页 |
5.4.2 三种杂多酸上关键物种吸附性质 | 第50-55页 |
5.4.3 三种杂多酸上反应机理 | 第55-65页 |
5.4.4 杂多酸酸性对反应影响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