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1.2.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6-17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3.2 研究框架 | 第17页 |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 1.4.1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5页 |
| 2.1.1 工业遗产档案概念 | 第19-21页 |
| 2.1.2 工业遗产档案分类 | 第21-23页 |
| 2.1.3 工业遗产档案特点 | 第23-24页 |
| 2.1.4 工业遗产档案价值 | 第24-25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2.2.1 档案保护理论 | 第25-26页 |
| 2.2.2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理论 | 第26-27页 |
| 3 工业遗产档案保护与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7-31页 |
| 3.1 档案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 第27页 |
| 3.2 工业遗产档案保护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 3.3 工业遗产档案开发的必要性 | 第28页 |
| 3.4 工业遗产档案保护与开发的可行性 | 第28-31页 |
| 3.4.1 政策方面 | 第29页 |
| 3.4.2 社会环境方面 | 第29-30页 |
| 3.4.3 技术方面 | 第30-31页 |
| 4 数字化背景下的工业遗产档案的保护 | 第31-35页 |
| 4.1 数字化背景下的工业遗产档案保护的思想 | 第31页 |
| 4.1.1 工业遗产档案的整体性思想——“大保护”理念 | 第31页 |
| 4.1.2 工业遗产档案的广泛性思想 | 第31页 |
| 4.2 数字化背景下的工业遗产档案保护的技术方法 | 第31-35页 |
| 4.2.1 传统档案保护技术 | 第31-33页 |
| 4.2.2 智能档案库房建设 | 第33页 |
| 4.2.3 工业遗产档案的数据库建设 | 第33-35页 |
| 5 数字化背景下的工业遗产档案的开发 | 第35-40页 |
| 5.1 数字化背景下的工业遗产档案开发的思想 | 第35-36页 |
| 5.1.1 工业遗产档案开发的动态思想 | 第35页 |
| 5.1.2 服务思维与开发方式的创新思想 | 第35-36页 |
| 5.2 数字化背景下的工业遗产档案开发的技术方法 | 第36-40页 |
| 5.2.1 档案编研 | 第36-37页 |
| 5.2.2 可视化技术 | 第37-38页 |
| 5.2.3 资源平台建设 | 第38-40页 |
| 6 工业遗产档案保护与开发的案例分析——以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为例 | 第40-48页 |
| 6.1 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概况 | 第40-41页 |
| 6.2 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保护与开发的现状 | 第41-48页 |
| 6.2.1 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的保护现状 | 第41-43页 |
| 6.2.2 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的开发现状 | 第43-44页 |
| 6.2.3 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44-45页 |
| 6.2.4 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保护开发经验借鉴 | 第45-46页 |
| 6.2.5 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保护与开发的反思 | 第46-48页 |
| 7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