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电传劳动者的劳动法律适用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9-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三、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4-15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5页
    五、论文结构第15-17页
第一章 电传劳动概述第17-29页
    第一节 电传劳动的定义第17-21页
        一、学者对于电传劳动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二、国外官方对于电传劳动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三、小结第20-21页
    第二节 电传劳动的性质与分类第21-25页
        一、电传劳动的性质第21-22页
        二、电传劳动的分类第22-25页
    第三节 家内劳动与电传劳动的区别第25-29页
        一、家内劳动的定义第25-26页
        二、家内劳动的性质第26-27页
        三、家内劳动与电传劳动的比较第27-29页
第二章 电传从业者的劳动关系认定第29-40页
    第一节 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第29-32页
        一、人格从属性第30页
        二、经济从属性第30-31页
        三、组织从属性第31-32页
    第二节 电传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判断第32-36页
        一、电传劳动关系从属性判断的主要学说第32-34页
        二、电传劳动关系从属性判断的思考第34-36页
    第三节 国外立法对电传从业者劳动关系认定的立场第36-40页
        一、美国电传劳动促进法之立场第36-37页
        二、日本家内勤务指引之立场第37-38页
        三、欧盟电传劳动框架协定及各成员国之立场第38-40页
第三章 国外电传劳动的法律制度第40-48页
    第一节 国外电传劳动的立法进程第40-42页
        一、美国推进电传劳动的立法进程第40-41页
        二、欧盟推进电传劳动的立法进程第41-42页
    第二节 电传劳动用工的适用范围界定第42-44页
        一、适用岗位及适用人群的界定第43页
        二、电传劳动施行的自主选择性第43-44页
        三、从事电传劳动的限制与禁止第44页
    第三节 电传劳动施行的约束及保证机制第44-46页
        一、电传劳动协议内容的明确化第44-45页
        二、电传劳动者的培训第45-46页
    第四节 同等待遇原则在电传劳动中的适用第46-48页
第四章 我国电传劳动的制度探索第48-63页
    第一节 我国司法判决中“电传劳动”之相关争议第48-51页
        一、劳动关系的认定争议第48-49页
        二、加班的认定争议第49页
        三、工作形式变更争议第49-50页
        四、劳动管理争议第50-51页
        五、福利待遇争议第51页
    第二节 电传劳动者的劳动标准适用第51-58页
        一、工作时间第52-56页
        二、劳动报酬第56-57页
        三、安全生产及职业灾害保护第57-58页
    第三节 规范我国电传劳动制度的建议第58-63页
        一、防止滥用电传劳动进行隐蔽雇佣第59-60页
        二、制定电传劳动原则性规范第60-61页
        三、通过签订电传劳动协议规范用工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0-71页
后记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儀务型政府视角下无锡市人才引进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183天规则”项下的雇主识别问题--以OECD范本及注释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