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网络著作权犯罪的侦查对策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网络著作权犯罪概述第11-17页
    一、网络著作权犯罪概念界定第11-12页
    二、网络著作权犯罪刑法认定在侦查中的体现第12-17页
        (一)关于“以营利为目的”的认定第12-13页
        (二)关于“通过信息网络方式”的认定第13页
        (三)关于“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认定第13-14页
        (四)关于“数额”的认定第14页
        (五)国外关于著作权刑法保护第14-17页
第二章 网络著作权犯罪的现状、行为特征及成因第17-27页
    一、网络著作权犯罪的现状第17-21页
        (一)网络著作权刑事案件呈不断增长趋势第17-18页
        (二)网络著作权刑事案件占全部著作权刑事案件比例较小第18-19页
        (三)网络著作权刑事案件区域化分布显著第19-21页
        (四)网络著作权刑事案件具体种类第21页
    二、网络著作权犯罪的行为特征第21-24页
        (一)犯罪主体或广泛、或团伙化第22页
        (二)犯罪行为电子化、手段隐蔽化第22-23页
        (三)犯罪后果扩散快速第23页
        (四)犯罪跨地域实施第23-24页
    三、网络著作权犯罪的成因第24-27页
        (一)网络著作权保护意识薄弱第24-25页
        (二)市场需求旺盛第25页
        (三)犯罪成本低、黑数高第25-27页
第三章 网络著作权犯罪侦查的困境第27-36页
    一、案件发现困难第27-29页
        (一)知情人举报缺位第27-28页
        (二)受害者发现案件能力有限第28-29页
        (三)自首甚少,秘密情报不常用第29页
        (四)网站数量众多,难以监控第29页
    二、主观“以营利为目的”的证据收集难第29-30页
    三、犯罪地点、时间认定难第30-31页
        (一)时间认定难第30-31页
        (二)地点认定难第31页
    四、犯罪数额的认定困难第31-33页
    五、犯罪线索及证据隐蔽,提取难度大第33-34页
    六、难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第34-36页
        (一)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较强第34页
        (二)网络虚拟性导致身份认定难第34-36页
第四章 网络著作权犯罪侦查对策第36-48页
    一、网络著作权犯罪侦查的基本原则第36-38页
        (一)网络专业性第36-37页
        (二)高效及时性第37页
        (三)侦查隐蔽性第37-38页
        (四)手段灵活性第38页
    二、网络著作权犯罪案件的具体侦查对策第38-48页
        (一)积极发现网络著作权犯罪,拓展案件来源第38-40页
        (二)查证犯罪嫌疑人的主观营利目的第40-42页
        (三)确定犯罪时间、地点第42-44页
        (四)采用计算机技术获取犯罪数额第44-45页
        (五)利用秘密侦查提供手段隐蔽性第45-46页
        (六)通过网络调查访问、定位技术收集线索,发现犯罪嫌疑人第46-48页
第五章 网络著作权犯罪侦查体制的保障机制第48-52页
    一、加强网络著作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保护意识第48-49页
    二、建立专业的网络著作权犯罪侦查队伍,改善侦查部门的装备配置第49页
    三、加强网络监管力度第49-50页
    四、强化侦查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7-58页
后记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非法行医罪的疑难问题分析
下一篇: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适用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