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法行医罪的疑难问题分析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非法行医罪之客观行为界定 | 第12-20页 |
第一节 新司法解释基础上“非法行医”的界定 | 第12-14页 |
一、医疗行为的认定 | 第12-13页 |
二、“非法行医”的涵义界定 | 第13-14页 |
第二节“情节严重”的认定 | 第14-17页 |
一、“情节严重”之立法规定和争议 | 第14-16页 |
二、“情节严重”的涵义界定 | 第16-17页 |
第三节超出注册类型、范围、地点行医的性质认定 | 第17-20页 |
一、“超类型、范围、地点”执业之理论分歧 | 第17-18页 |
二、“超类型、范围、地点”执业之行为性质认定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非法行医罪中的因果关系认定 | 第20-26页 |
第一节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之理论争议 | 第20-22页 |
一、因果关系理论学说解读 | 第20-21页 |
二、非法行医罪中的归因归责理论 | 第21-22页 |
第二节司法解释修改后本罪因果关系明确 | 第22-26页 |
一、本罪因果关系标准明确 | 第22-24页 |
二、致人死亡案件中的因果关系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非法行医罪主体问题明确 | 第26-34页 |
第一节新司法解释基础上本罪主体资格的限制 | 第26-28页 |
一、“医生执业资格”之含义界定 | 第26-27页 |
二、如何判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 第27-28页 |
第二节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的认定 | 第28-29页 |
一、本罪主体性质之理论分歧 | 第28-29页 |
二、本罪主体性质明确 | 第29页 |
第三节 司法解释修改后几类特定主体资格认定 | 第29-34页 |
一、乡村医生、传统中医的主体资格明确 | 第29-31页 |
二、实习生及单位的主体资格明确 | 第31-34页 |
第四章 非法行医罪主观方面理解 | 第34-37页 |
第一节行为人主观罪过认定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被害人承诺的效力问题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