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研究--基于政府回应视角的分析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2页
        一、研究背景第9-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2-18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三、文献评价第17-18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8-21页
        一、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二、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工具第21-33页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1-28页
        一、农村群体性事件第21-22页
        二、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第22-25页
        三、政府回应第25-27页
        四、回应型政府第27-28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28-33页
        一、回应型政府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8-30页
        二、回应型政府理论的适用性第30-31页
        三、回应型政府理论在本文中的运用第31-33页
第三章 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分析第33-46页
    第一节 典型案例回顾第33-42页
        一、江苏通安事件第33-36页
        二、广东乌坎事件第36-39页
        三、云南晋宁事件第39-42页
    第二节 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回应第42-46页
        一、酝酿阶段的无回应第42-43页
        二、发展阶段的被动回应第43-44页
        三、平息阶段的模式化回应第44-46页
第四章 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困境:基于政府回应视角第46-56页
    第一节 政府价值理念错位第46-48页
        一、“官本位”思想导致回应能力降低第46-47页
        二、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扭曲政绩观第47-48页
    第二节 单一主体治理模式的缺陷第48-50页
        一、征地过程缺乏社会监督第48-49页
        二、失地农民的维权能力不足第49-50页
    第三节“条块”特征致使互动回应缓慢第50-52页
        一、层级繁多降低回应的时效性第50-51页
        二、征地冲突的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建立第51-52页
    第四节 政府回应的互动渠道不畅第52-54页
        一、政府回应平台有限第52-53页
        二、及时回应和主动作为意识不足第53-54页
    第五节 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存在缺陷第54-56页
        一、评估结果缺乏对政府回应的约束力第54-55页
        二、评估设计不合理降低回应的有效性第55-56页
第五章 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优化:基于回应型政府理论第56-66页
    第一节 确立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第56-58页
        一、改造“官本位”思想,践行“以民为本”理念第56-57页
        二、完善政绩考核标准,落实科学政绩观第57-58页
    第二节 以多元主体为基础的合作共治第58-60页
        一、引入第三方监督,规范政府征地行为第58-59页
        二、增强农民政治素养和法制观念第59-60页
    第三节 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协同治理机制第60-62页
        一、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政务电子化第60-61页
        二、建立农村征地问题的协同治理机制第61-62页
    第四节 及时回应、主动作为第62-64页
        一、搭建多种回应平台,拓展利益诉求渠道第62-63页
        二、主动回应农民关切,调解征地利益矛盾第63-64页
    第五节 优化绩效评估机制第64-66页
        一、以多元评估主体约束公权力的规范运行第64-65页
        二、构建多元化价值评估体系,设立征地专项考评机制第65-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致谢第74-7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安系统绩效管理问题研究--以W市公安局为例
下一篇:我国警务绩效评估研究--以W市公安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