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2 金融科技的理论研究 | 第20-32页 |
2.1 金融科技的概念与类型 | 第20-25页 |
2.1.1 金融科技的概念及本质 | 第20-22页 |
2.1.2 金融科技的基本类型 | 第22-24页 |
2.1.3 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 | 第24-25页 |
2.2 金融科技是推动金融业变革的新模式 | 第25-28页 |
2.2.1 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的普惠化和民主化 | 第25-26页 |
2.2.2 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的去中心化和共享化 | 第26-27页 |
2.2.3 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的可量化和合规化 | 第27-28页 |
2.3 金融科技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 第28-32页 |
2.3.1 金融科技重塑金融行业格局 | 第28页 |
2.3.2 金融科技提升经济增长动能 | 第28-29页 |
2.3.3 金融科技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 第29-32页 |
3 金融科技的发展实践和风险监管 | 第32-48页 |
3.1 金融科技的全球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32-35页 |
3.1.1 金融科技的全球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3.1.2 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3.2 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实践-以浙江省为例 | 第35-41页 |
3.2.1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36-39页 |
3.2.2 浙江省金融科技地方发展与政策实例-结合蚂蚁金服案例 | 第39-41页 |
3.3 金融科技的风险监管 | 第41-48页 |
3.3.1 金融科技的风险因素 | 第41-44页 |
3.3.2 金融科技监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 第44-48页 |
4 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制度模式与监管科技 | 第48-74页 |
4.1 我国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制度环境和问题-以浙江省为例 | 第48-57页 |
4.1.1 我国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制度环境 | 第48-51页 |
4.1.2 浙江省金融科技政府监管实践-结合省金融办案例 | 第51-53页 |
4.1.3 我国金融科技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53-57页 |
4.2 国内外金融科技的监管模式及经验借鉴 | 第57-65页 |
4.2.1 国际上金融科技监管的基本特征 | 第57-59页 |
4.2.2 各国(地区)金融科技的监管模式 | 第59-64页 |
4.2.3 各国(地区)金融科技监管的经验借鉴 | 第64-65页 |
4.3 监管科技的基本概况与监管创新思考 | 第65-74页 |
4.3.1 监管科技的基本概况 | 第65-69页 |
4.3.2 监管科技带来的监管创新思考 | 第69-74页 |
5 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创新框架 | 第74-82页 |
5.1 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基本原则 | 第74-76页 |
5.1.1 以原则导向为主,规则导向为辅的监管 | 第74-75页 |
5.1.2 注重行为监管,兼顾审慎监管 | 第75-76页 |
5.1.3 以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惩罚为目的的监管 | 第76页 |
5.2 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创新逻辑 | 第76-78页 |
5.2.1 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创新背景 | 第76-77页 |
5.2.2 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创新逻辑 | 第77-78页 |
5.3 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创新框架 | 第78-82页 |
5.3.1 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政策治理维度 | 第79页 |
5.3.2 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技术治理维度 | 第79-80页 |
5.3.3 金融科技的“政策+技术”双维监管创新框架 | 第80-82页 |
6 我国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82-90页 |
6.1 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路径探索 | 第82-84页 |
6.1.1 中立性的共享监管理念 | 第82页 |
6.1.2 学习型的动态监管思路 | 第82-83页 |
6.1.3 自治性的协同监管机制 | 第83-84页 |
6.2 我国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体系完善 | 第84-86页 |
6.2.1 推动监管范式向监管科技偏重 | 第84-85页 |
6.2.2 推进建设法制化的科学监管体系 | 第85-86页 |
6.2.3 建立包容性、主动式的金融科技监管新生态 | 第86页 |
6.3 我国金融科技政府监管的政策支持 | 第86-90页 |
6.3.1 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 | 第86-87页 |
6.3.2 探索创建符合国情的“监管沙箱” | 第87-88页 |
6.3.3 促进国际协调与合作、争取标准制定主动权 | 第88-9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0-94页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0-91页 |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第91-94页 |
7.2.1 研究创新点 | 第91-92页 |
7.2.2 研究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附录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