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盈余管理动机视角的会计—税收差异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的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二、国内的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会计-税收差异和盈余管理动机的分析基础 | 第21-35页 |
第一节 我国会计-税收关系的分离模式 | 第21-24页 |
一、分离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二、分离模式的表现 | 第22-23页 |
三、分离模式的影响分析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盈余管理动机的分析基础 | 第24-31页 |
一、盈余管理的界定 | 第24-25页 |
二、盈余管理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三、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7-31页 |
第三节 盈余管理动机对会计-税收差异的影响分析 | 第31-35页 |
一、财务报告动机的盈余管理主要影响会计收益 | 第32-33页 |
二、避税动机的盈余管理主要影响应税收益 | 第33-34页 |
三、两种动机对会计-税收差异影响程度的差别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5-42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35-38页 |
一、税率的高低 | 第35页 |
二、税率的数量 | 第35-36页 |
三、股权再融资 | 第36-37页 |
四、防亏、扭亏及保牌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 第38-41页 |
一、变量设计 | 第38-40页 |
二、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42-50页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42-48页 |
一、会计-税收差异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42-46页 |
二、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46-47页 |
三、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回归分析结果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 | 第50-59页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第二节 缩小会计-税收差异的建议 | 第51-54页 |
一、加强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协作的建议 | 第51-52页 |
二、加强对盈余管理控制的建议 | 第52-54页 |
第三节 本文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 第54-59页 |
一、本文的局限性 | 第54-55页 |
二、后续研究的展望 | 第55-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