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轧后超快速冷却技术的发展 | 第14-19页 |
1.3 温控形变耦合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19-21页 |
1.4 冷却温度控制模型的发展 | 第21-24页 |
1.4.1 温度场模型概述 | 第21-22页 |
1.4.2 自学习模型概述 | 第22-24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温控形变基础模型的研究 | 第26-42页 |
2.1 轧制变形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26-28页 |
2.2 温度场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28-31页 |
2.3 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的分析 | 第31-35页 |
2.3.1 轧制变形参数 | 第31-33页 |
2.3.2 冷却换热参数 | 第33-34页 |
2.3.3 冷却渗透度的定义 | 第34-35页 |
2.4 温控形变下金属不均匀变形机理模型的建立 | 第35-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温控形变过程中冷却参数对金属变形的影响 | 第42-61页 |
3.1 冷却强度对金属变形的影响 | 第42-47页 |
3.1.1 轧件厚向温度场分析 | 第42-44页 |
3.1.2 轧件内部金属横向流动分析 | 第44-46页 |
3.1.3 轧件内部金属塑性变形分析 | 第46-47页 |
3.2 水冷时间对金属变形的影响 | 第47-52页 |
3.2.1 轧件厚向温度场分析 | 第47-48页 |
3.2.2 轧件内部金属横向流动分析 | 第48-50页 |
3.2.3 轧件内部金属塑性变形分析 | 第50-52页 |
3.3 空冷时间对金属变形的影响 | 第52-56页 |
3.3.1 轧件厚向温度场分析 | 第52-53页 |
3.3.2 轧件内部金属横向流动分析 | 第53-55页 |
3.3.3 轧件内部金属塑性变形分析 | 第55-56页 |
3.4 相同温差不同温度梯度条件对金属变形的影响 | 第56-60页 |
3.4.1 轧件厚向温度场分析 | 第57-58页 |
3.4.2 轧件内部金属横向流动分析 | 第58-59页 |
3.4.3 轧件内部金属塑性变形分析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温控形变过程中轧制参数对金属变形的影响 | 第61-80页 |
4.1 轧制温度对金属变形的影响 | 第61-69页 |
4.1.1 轧件厚向温度场分析 | 第62-63页 |
4.1.2 轧件内部金属横向流动分析 | 第63-67页 |
4.1.3 轧件内部金属塑性变形分析 | 第67-69页 |
4.2 轧制厚度对金属变形的影响 | 第69-76页 |
4.2.1 轧件厚向温度场分析 | 第70-71页 |
4.2.2 轧件内部金属横向流动分析 | 第71-74页 |
4.2.3 轧件内部金属塑性变形分析 | 第74-76页 |
4.3 压下率和温度梯度对金属变形作用的等效关系 | 第76-79页 |
4.3.1 轧件厚向温度场分析 | 第76-77页 |
4.3.2 轧件内部金属横向流动分析 | 第77-78页 |
4.3.3 轧件内部金属塑性变形分析 | 第78-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温控形变耦合工艺的实验研究 | 第80-97页 |
5.1 实验装置开发 | 第80-81页 |
5.2 冷却温控能力的测定 | 第81-85页 |
5.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1-82页 |
5.2.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82-85页 |
5.3 单道次常规工艺与温控形变工艺对比 | 第85-89页 |
5.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6页 |
5.3.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86-89页 |
5.4 同温差不同温度梯度轧制工艺的对比 | 第89-92页 |
5.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9-90页 |
5.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0-92页 |
5.5 多道次不同轧制阶段温控形变工艺的对比 | 第92-96页 |
5.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2-93页 |
5.5.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93-9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快速高精度控冷模型的研发 | 第97-115页 |
6.1 1.5D温度场模型的建立 | 第97-103页 |
6.1.1 区域变网格划分 | 第98-100页 |
6.1.2 复合边界条件 | 第100页 |
6.1.3 模型性能测评 | 第100-103页 |
6.2 VSG自学习模型的建立 | 第103-111页 |
6.2.1 多维空间坐标系建立 | 第104页 |
6.2.2 变步长坐标维度划分 | 第104-107页 |
6.2.3 网格聚类化方法 | 第107-108页 |
6.2.4 目标系数的预测 | 第108-109页 |
6.2.5 模型性能测评 | 第109-111页 |
6.3 IA智能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111-114页 |
6.3.1 IA技术的运用 | 第111-112页 |
6.3.2 IA冷却控制策略研究 | 第112-11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7章 中厚板在线控冷系统及温控形变工艺的工业应用 | 第115-129页 |
7.1 基于超快冷的在线冷却装备介绍 | 第115-117页 |
7.1.1 轧后冷却控制装备 | 第115-116页 |
7.1.2 轧制过程中冷却控制装备 | 第116-117页 |
7.2 冷却控制系统优化 | 第117-120页 |
7.2.1 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 | 第117-119页 |
7.2.2 温度控制精度 | 第119-120页 |
7.3 智能化冷却控制策略 | 第120-122页 |
7.3.1 IA智能控制策略在轧后超快速冷却中的应用 | 第120-121页 |
7.3.2 温控形变耦合工艺控制策略的建立 | 第121-122页 |
7.4 轧制节奏的高效控制 | 第122-123页 |
7.5 应用轧后超快冷生产的系列产品 | 第123-124页 |
7.5.1 低成本建筑钢的应用 | 第123-124页 |
7.5.2 管线钢的应用 | 第124页 |
7.6 温控形变耦合工艺的工业化试验 | 第124-128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工作 | 第138-140页 |
作者简介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