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1.2.1 财务柔性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7页 |
1.2.2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1.2.3 公司治理与财务柔性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1.2.4 财务柔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3-24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5 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25-3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1.1 公司治理的界定 | 第25-26页 |
2.1.2 财务柔性的界定 | 第26页 |
2.1.3 企业绩效的界定 | 第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7页 |
2.2.2 产权理论 | 第27-28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8-29页 |
2.2.4 优序融资理论 | 第29页 |
2.2.5 现代管家理论 | 第29-30页 |
2.2.6 资源依赖理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1-46页 |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31-41页 |
3.1.1 财务柔性的来源 | 第31-32页 |
3.1.2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第32-35页 |
3.1.3 公司治理与财务柔性的关系 | 第35-38页 |
3.1.4 财务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第38-39页 |
3.1.5 财务柔性在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传导作用 | 第39-41页 |
3.2 变量设计及度量方法 | 第41-43页 |
3.2.1 公司治理的度量 | 第41页 |
3.2.2 财务柔性的度量 | 第41-42页 |
3.2.3 企业绩效的度量 | 第42-43页 |
3.2.4 其他控制变量的度量 | 第43页 |
3.3 模型构建 | 第43-44页 |
3.4 样本数据选取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46-60页 |
4.1 描述性统计 | 第46-47页 |
4.2 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4.3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8-50页 |
4.4 回归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50-57页 |
4.4.1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回归检验 | 第50-52页 |
4.4.2 公司治理与财务柔性的回归检验 | 第52-53页 |
4.4.3 财务柔性对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53-57页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0-63页 |
5.2 相关建议 | 第63-67页 |
5.2.1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与激励 | 第63页 |
5.2.2 适当集中股权 | 第63-64页 |
5.2.3 优先设置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 | 第64-65页 |
5.2.4 合理设置董事会规模 | 第65页 |
5.2.5 加强管理层股权激励 | 第65-66页 |
5.2.6 完善银行信贷政策 | 第66页 |
5.2.7 提高企业财务柔性储备意识 | 第66-67页 |
5.3 研究局限 | 第67页 |
5.4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附录B 部分原始数据资料 | 第78-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