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1 叶酸的概况 | 第11-12页 |
1.2 叶酸在植物体内的功能 | 第12-14页 |
1.2.1 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 第12-13页 |
1.2.2 作为电子供体 | 第13页 |
1.2.3 参与光能捕获 | 第13-14页 |
1.2.4 参与叶绿素合成 | 第14页 |
1.3 FPGS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人类FPGS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 第14-15页 |
1.3.2 植物体中FPGS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 植物低氮胁迫反应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1 植物的氮素利用 | 第17-18页 |
1.4.2 植物对低氮胁迫的适应 | 第18页 |
1.5 光呼吸 | 第18-21页 |
1.5.1 光呼吸及其重要意义 | 第18-19页 |
1.5.2 叶酸、光呼吸和氮循环的相互关系 | 第19-21页 |
1.6 实验室前期工作基础 | 第21-22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DFC过表达植株的分子鉴定、叶酸含量的测定及低氮耐受性分析 | 第23-4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2.1.2 载体 | 第23页 |
2.1.3 工具酶 | 第23页 |
2.1.4 试剂盒 | 第23-24页 |
2.1.5 分子量标准 | 第24页 |
2.1.6 抗体 | 第24页 |
2.1.7 化学试剂 | 第24页 |
2.1.8 引物合成及测序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34页 |
2.2.1 DFC过表达载体利用花蘸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 | 第24-25页 |
2.2.2 DFC转基因植株的抗性筛选 | 第25页 |
2.2.3 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水平鉴定 | 第25-27页 |
2.2.4 转基因植株的半定量RT-PCR鉴定 | 第27-29页 |
2.2.5 转基因植株的蛋白水平鉴定 | 第29-32页 |
2.2.6 转基因植株叶酸组分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2.2.7 转基因植株的GGH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 | 第33页 |
2.2.8 转基因植株的低氮耐受性分析 | 第33-34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4-41页 |
2.3.1 DFC转基因植株的抗性筛选 | 第34-35页 |
2.3.2 DFC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 | 第35页 |
2.3.3 过表达DFC转基因植株转录水平表达量的分析 | 第35-36页 |
2.3.4 过表达DFC转基因植株蛋白表达量的分析 | 第36-37页 |
2.3.5 过表达DFC转基因植株叶酸组分含量的分析 | 第37-38页 |
2.3.6 过表达DFC转基因植株中GGH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的分析 | 第38-39页 |
2.3.7 过表达DFC转基因植株的低氮耐受性分析 | 第39-41页 |
2.4 分析与讨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高浓度CO_2对dfc突变体低氮胁迫表型的恢复 | 第44-5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44页 |
3.1.2 化学试剂 | 第4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2.1 氮限制(0.3 N)培养基和氮充足(9.4N)培养基的配置 | 第44页 |
3.2.2 拟南芥幼苗的平板培养 | 第44页 |
3.2.3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3.2.4 叶酸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5-48页 |
3.3.1 高浓度CO_2对dfc突变体低氮胁迫表型的恢复 | 第45-46页 |
3.3.2 高浓度CO_2对dfc突变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3 高浓度CO_2对dfc突变体叶酸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 分析与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