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0页 |
第一节 抗菌肽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1 抗菌肽概述 | 第9页 |
1.2 抗菌肽的分类 | 第9-11页 |
1.3 抗菌肽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 第11-13页 |
第二节 hCAP-18/LL-37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2.1 组织蛋白酶抑制素(Cathelicidins)家族 | 第13-14页 |
2.2 hCAP-18/LL-37的发现和基因结构 | 第14-15页 |
2.3 hCAP-18/LL-37的生物合成与组织表达 | 第15页 |
2.4 hCAP-18/LL-37的生物学活性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思路 | 第16-20页 |
3.1 本课题研究前景和研究目的 | 第16-18页 |
3.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35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20-24页 |
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0-2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1.3 主要试剂盒及工具酶 | 第21-22页 |
1.4 载体和菌株 | 第22页 |
1.5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 第22-24页 |
1.6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4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24-35页 |
2.1 hCAP-18/LL-37的改良设计 | 第24-25页 |
2.2 hCAP-18/LL-37与改良体LL-37基因的串联体基因的设计 | 第25页 |
2.3 改良体LL-37、hCAP-18/LL-37基因的合成及引物设计 | 第25-26页 |
2.4 hCAP-18/LL-37与改良体LL-37的串联体基因的合成 | 第26-29页 |
2.5 串联体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 第29-32页 |
2.6 重组质粒PET-28a-dLL-37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 pLysS | 第32页 |
2.7 基因的表达与鉴定 | 第32-34页 |
2.8 重组蛋白体外抗菌活性检测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9页 |
第一节 实验结果 | 第35-45页 |
1.1 改良体LL-37序列分析结果 | 第35-37页 |
1.2 人源LL-37与改良LL-37串联体分析结果 | 第37-38页 |
1.3 hCAP-18/LL-37与改良LL-37串联体基因的合成 | 第38-39页 |
1.4 串联体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 第39-42页 |
1.5 重组质粒转入表达菌后的菌落PCR鉴定 | 第42-43页 |
1.6 重组质粒PET-28a-dLL-37诱导表达及纯化结果 | 第43-44页 |
1.7 串联体体外活性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第二节 讨论 | 第45-49页 |
2.1 人源抗菌肽LL-37序列分析和改良设计 | 第45-47页 |
2.2 多肽的表达体系 | 第47页 |
2.3 抗菌肽串联体的连接与克隆 | 第47-48页 |
2.4 抗菌肽表达与纯化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缩略词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