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11-18页 | 
| (一) 提出问题 | 第11-12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 2.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 3. 个别访谈法 | 第16-17页 | 
| 4. 观察法 | 第17页 | 
| 5. 比较研究法 | 第17-18页 | 
| 一、相关概念剖析 | 第18-23页 | 
| (一) “拇指文化”剖析 | 第18-20页 | 
| 1. 文化的含义 | 第18-19页 | 
| 2. “拇指文化”的含义 | 第19-20页 | 
| (二) “思想道德素质”剖析 | 第20-23页 | 
| 二、“拇指文化”对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的总体状况 | 第23-48页 | 
| (一) “拇指文化”对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极影响 | 第23-33页 | 
| 1. “拇指文化”增强了高中生的政治意识 | 第23-27页 | 
| 2. “拇指文化”促进了高中生道德社会化 | 第27-29页 | 
| 3. “拇指文化”满足了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 第29-33页 | 
| (二) “拇指文化”对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消极影响 | 第33-48页 | 
| 1. “拇指文化”干扰了高中生的政治立场 | 第33-34页 | 
| 2. “拇指文化”成为高中生道德素质下滑的诱因之一 | 第34-40页 | 
| 3. “拇指文化”对高中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 | 第40-44页 | 
| 4. “拇指文化”直接引发高中生手机依赖、手机焦虑心理 | 第44-48页 | 
| 三、“拇指文化”对不同高中生群体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的比较 | 第48-62页 | 
| (一) “拇指文化”对城市与农村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的比较 | 第48-54页 | 
| (二) “拇指文化”对不同家庭经济状况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的比较 | 第54页 | 
| (三) “拇指文化”对寄宿与走读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的比较 | 第54-62页 | 
| 四、优化“拇指文化”对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的对策 | 第62-70页 | 
| (一) 重视媒介素养教育 | 第62-65页 | 
| 1. 学校切实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 第63-64页 | 
| 2. 家长要加强示范和引导 | 第64-65页 | 
| 3. 高中生要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 第65页 | 
| (二) 严格移动媒体和互联网信息监管 | 第65-66页 | 
| (三) 研发“绿色”移动设备和应用软件 | 第66-67页 | 
| (四) 以“拇指文化”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第67-68页 | 
| 1. 充分利用“拇指文化”加强主流文化价值观宣传 | 第67-68页 | 
| 2. 为高中生搭建学习、利用和展示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舞台 | 第68页 | 
| (五)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 第68-69页 | 
| (六) 班主任与家长密切与高中生的联系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附录1: 调查问卷原文 | 第73-78页 |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78-80页 | 
| 附录3: 部分访谈记录原文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