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2.1.1 信用 | 第14-15页 |
2.1.2 信用体系 | 第15页 |
2.1.3 农村信用体系 | 第15-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18页 |
2.2.2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8-19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2.3.3 文献评述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历程和启示 | 第24-31页 |
3.1 国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 第24-27页 |
3.1.1 以德国为例 | 第24页 |
3.1.2 以美国为例 | 第24-25页 |
3.1.3 以日本为例 | 第25-26页 |
3.1.4 国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 第26-27页 |
3.2 国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及启示 | 第27-31页 |
3.2.1 以广东省为例 | 第27-28页 |
3.2.2 以甘肃省为例 | 第28-29页 |
3.2.3 以贵州省为例 | 第29页 |
3.2.4 国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西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44页 |
4.1 西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 第31-36页 |
4.1.1 西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概述 | 第31页 |
4.1.2 西藏农村信用体系措施 | 第31-34页 |
4.1.3 西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 | 第34-36页 |
4.2 西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条件和制约因素 | 第36-41页 |
4.2.1 西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 | 第36-37页 |
4.2.2 西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 第37-41页 |
4.3 西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4.3.1 农村金融机构定位模糊 | 第41页 |
4.3.2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 第41-42页 |
4.3.3 农村经济经营主体基础薄弱 | 第42页 |
4.3.4 农村信用环境较差 | 第42-43页 |
4.3.5 农业生产本身的高风险性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完善西藏农村信用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44-49页 |
5.1 筑牢基础 | 第44-45页 |
5.2 更新理念 | 第45-46页 |
5.3 发挥政府及各职能机构的联动作用 | 第46-47页 |
5.4 创造良好的信用管理法制环境 | 第47页 |
5.5 建立和健全农村信用评级体系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