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2-19页 |
1.1.1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 | 第12-13页 |
1.1.2 全波形反演 | 第13-17页 |
1.1.3 重力与地震数据联合反演 | 第17-1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基于改进的总变分正则化走时层析成像 | 第22-46页 |
2.1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 | 第22-26页 |
2.1.1 基于吉洪诺夫正则化的走时层析成像 | 第22-23页 |
2.1.2 基于总变分正则化的走时层析成像 | 第23-24页 |
2.1.3 基于改进的总变分正则化的走时层析成像 | 第24-26页 |
2.2 理论模型测试 | 第26-35页 |
2.2.1 理论模型测试一 | 第27-29页 |
2.2.2 理论模型测试二 | 第29-32页 |
2.2.3 理论模型测试三 | 第32-34页 |
2.2.4 三种正则化方法计算效率对比 | 第34-35页 |
2.3 二维实际数据测试 | 第35-39页 |
2.4 三维实际数据测试 | 第39-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3章 地震走时与波形联合反演应用研究 | 第46-74页 |
3.1 方法原理 | 第46-51页 |
3.1.1 波形反演 | 第46-49页 |
3.1.2 走时与波形联合反演目标函数 | 第49-51页 |
3.1.3 目标函数分析 | 第51页 |
3.2 利用走时与波形联合反演探测浅地表隧道 | 第51-68页 |
3.2.1 引言 | 第51-53页 |
3.2.2 理论模型测试 | 第53-62页 |
3.2.3 实际数据测试 | 第62-68页 |
3.3 利用走时与波形联合反演对玉门油田进行近地表成像 | 第68-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航空重力梯度与地震波形联合反演 | 第74-108页 |
4.1 方法原理 | 第74-85页 |
4.1.1 全张量重力梯度正演 | 第74-77页 |
4.1.2 全张量重力梯度数据反演 | 第77-79页 |
4.1.3 交叉梯度 | 第79-82页 |
4.1.4 全张量重力梯度与地震波形联合反演 | 第82-84页 |
4.1.5 联合反演策略 | 第84-85页 |
4.2 检测板模型测试 | 第85-90页 |
4.3 SEAM模型测试 | 第90-101页 |
4.3.1 SEAM模型介绍 | 第90-91页 |
4.3.2 密度对SEAM模型有限差分正演的影响 | 第91-93页 |
4.3.3 SEAM密度模型重力梯度数据正演 | 第93-94页 |
4.3.4 SEAM速度模型地震波形数据正演 | 第94-95页 |
4.3.5 重力梯度数据反演、全波形反演及联合反演测试 | 第95-101页 |
4.4 实际地震资料测试 | 第101-10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08-112页 |
5.1 结论 | 第108-109页 |
5.2 展望 | 第109-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2页 |
附录A 总变分正则化项梯度计算 | 第122-124页 |
附录B Split-Bregman迭代算法求解L_2-TV问题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