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铜论文

单斜辉石分配系数的实验测定和斑岩铜矿床的铁同位素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9页
    1.1 前言第15-16页
    1.2 研究内容第16页
    1.3 论文工作量小结第16-19页
第二章 利用LA-ICP-MS快速准确分析硅酸盐玻璃主微量元素含量第19-47页
    2.1 引言第19-20页
    2.2 实验第20-23页
        2.2.1 标准物质和样品第20-21页
        2.2.2 硅酸盐玻璃制备过程第21页
        2.2.3 LA-ICP-MS分析第21-22页
        2.2.4 数据处理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33页
        2.3.1 火山岩样品的最佳熔融条件第23-26页
        2.3.2 花岗类岩石样品的最佳熔融条件第26-29页
        2.3.3 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和辉绿岩的LA-ICP-MS测量结果第29-32页
        2.3.4 与其他测量方法的对比第32-33页
    2.4 小结第33-47页
第三章 熔体成分对单斜辉石与高硅熔体FRTE和HFSE分配系数的影响第47-113页
    3.1 引言第47-49页
    3.2 实验条件第49-51页
        3.2.1 初始物料第49-50页
        3.2.2 高温实验第50-51页
    3.3 分析方法第51-54页
        3.3.1 电子探针分析第51页
        3.3.2 LA-ICP-MS分析第51-54页
    3.4 实验结果第54-60页
        3.4.1 实验产物第54-55页
        3.4.2 熔体和矿物成分第55-57页
        3.4.3 评估实验平衡和元素分配的亨利定律行为第57-59页
        3.4.4 单斜辉石-熔体分配系数第59-60页
    3.5 讨论第60-76页
        3.5.1 与前人测量的FRTE和HFSE分配系数结果对比第60-64页
        3.5.2 晶体化学效应第64-70页
            3.5.2.1 离子晶格占位和晶格应变模型第64-68页
            3.5.2.2 晶格离子替换机制对~(cpx/melt)D_(FRTE)和~(cpx/melt)D_(HFSE)的影响第68-70页
        3.5.3 熔体成分效应第70-76页
            3.5.3.1 单斜辉石FRTE和HFSE分配系数与熔体NBO/T之间的关系第70-71页
            3.5.3.2 熔体成分对Co、Ni、Mn、Cu和Zn分配系数的影响第71-73页
            3.5.3.3 熔体成分对Cr、Sc和Fe分配系数的影响第73-74页
            3.5.3.4 熔体成分对Ti、Zr、Hf、Nb和Ta分配系数的影响第74-76页
    3.6 岩石学意义:制约下地壳部分熔融和C-型埃达克质岩成岩条件第76-82页
    3.7 小结第82-113页
第四章 铁同位素制约斑岩型铜矿床的热液过程第113-155页
    4.1 引言第113-116页
    4.2 地质背景第116-121页
    4.3 分析方法第121-125页
        4.3.1 样品挑选和矿物分离第121-122页
        4.3.2 全岩主量元素分析第122-123页
        4.3.3 硫同位素分析第123页
        4.3.4 铁同位素分析第123-125页
    4.4 结果第125-127页
        4.4.1 主微量元素含量第125页
        4.4.2 铁同位素和硫同位素组成第125-127页
    4.5 讨论第127-139页
        4.5.1 热液蚀变作用对斑岩全岩铁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第127-128页
        4.5.2 斑岩铜矿中黄铁矿和黄铜矿铁同位素组成变化第128-132页
        4.5.3 制约成矿流体的铁同位素组成第132-135页
        4.5.4 矽卡岩蚀变带硫化物铁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第135-137页
        4.5.5 斑岩系统硫化物铁和硫同位素联合制约成矿过程第137-138页
        4.5.6 铁同位素对斑岩铜矿系统热液过程的指示意义第138-139页
    4.6 小结第139-1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55-159页
    5.1 结论第155-156页
    5.2 展望第156-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77页
致谢第177-17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79-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地表高精度地球物理成像方法与应用
下一篇:miR-17-5p通过靶向抑制ULK1表达调控RAW264.7细胞自噬影响BCG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