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6-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6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6-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7-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7页 |
1.3.2 我国研究现状概述 | 第7-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8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8页 |
1.6 本文创新点和存在困难 | 第8-9页 |
1.6.1 本文创新点 | 第8页 |
1.6.2 存在困难 | 第8-9页 |
2 行政意向性协议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 第9-12页 |
2.1 行政意向性协议在实施过程中典型案例 | 第9-11页 |
2.2 案例折射的问题 | 第11-12页 |
3 行政意向性协议概念和性质分析 | 第12-17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3.1.1 行政意向性协议 | 第12-13页 |
3.1.2 框架协议 | 第13页 |
3.2 行政意向性协议的性质分析 | 第13-16页 |
3.2.1 磋商性文件性质 | 第13-14页 |
3.2.2 民事合同性质 | 第14-16页 |
3.3 行政意向性协议性质的判断方法 | 第16-17页 |
4 行政意向性协议的效力分析 | 第17-21页 |
4.1 不具有法律效力 | 第17-19页 |
4.2 不完全具有法律效力 | 第19-20页 |
4.3 完全具有法律效力 | 第20-21页 |
5 行政意向性协议的责任分析 | 第21-23页 |
5.1 行政意向性协议承担法律责任的性质 | 第21-22页 |
5.1.1 缔约过失责任 | 第21页 |
5.1.2 违约责任 | 第21-22页 |
5.1.3 行政意向性协议行政责任的承担 | 第22页 |
5.2 行政意向性协议承担责任的形式 | 第22-23页 |
6 行政意向性协议争端的解决途径 | 第23-24页 |
6.1 建立健全行政意向性协议前置法律审查的救济途径 | 第23-24页 |
6.2 行政意向性协议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路径选择 | 第24页 |
6.3 行政意向性协议备案审查、抽查制度的建立完善 | 第24页 |
结语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致谢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