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价值 | 第11-12页 |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2 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1.3 相关研究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1 航空枢纽与航空枢纽定位 | 第13页 |
1.3.2 首都机场航空枢纽定位 | 第13-14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4.1 国际研究 | 第14页 |
1.4.2 国内研究 | 第14-15页 |
1.4.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第2章 首都机场航空枢纽的发展 | 第16-18页 |
2.1 首都机场的发展现状 | 第16页 |
2.2 首都机场的发展阶段与经验总结 | 第16-18页 |
2.2.1 首都机场的发展阶段 | 第16-17页 |
2.2.2 首都机场发展的经验总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确定首都机场航空枢纽定位的内外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3页 |
3.1 优势 | 第18页 |
3.1.1 优越的地理位置 | 第18页 |
3.1.2 较大的航空腹地市场需求 | 第18页 |
3.1.3 实力强劲的基地航空公司 | 第18页 |
3.2 劣势 | 第18-19页 |
3.2.1 保障资源受限影响首都机场发展速度 | 第18-19页 |
3.2.2 空域条件的限制 | 第19页 |
3.2.3 航权时刻的限制 | 第19页 |
3.3 机遇 | 第19-20页 |
3.3.1 国内外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发展的基础 | 第19页 |
3.3.2 北京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将促进航空业务量保持快速增长 | 第19-20页 |
3.3.3 京津冀一体化政策支持带来发展机遇 | 第20页 |
3.4 挑战 | 第20-22页 |
3.4.1 北京新机场分流压缩首都机场发展空间 | 第20页 |
3.4.2 航空公司竞争加剧首都机场发展压力 | 第20页 |
3.4.3 国内外机场竞争加剧 | 第20-22页 |
3.5 SWOT综合论证 | 第22-23页 |
3.5.1 服务国家战略 | 第22页 |
3.5.2 服务地方发展 | 第22页 |
3.5.3 服务社会大众 | 第22-23页 |
第4章 国际枢纽机场的航空枢纽定位经验 | 第23-32页 |
4.1 世界航空枢纽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4.1.1 美国模式 | 第23页 |
4.1.2 欧洲模式 | 第23页 |
4.1.3 日韩模式 | 第23-24页 |
4.1.4 走廊模式 | 第24页 |
4.2 肯尼迪机场 | 第24-27页 |
4.2.1 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4.2.2 经验分析 | 第25-27页 |
4.3 希斯罗机场 | 第27-29页 |
4.3.1 历史沿革 | 第27页 |
4.3.2 经验分析 | 第27-29页 |
4.4 对标机场经验总结 | 第29-32页 |
4.4.1 具有较大的空运市场需求是枢纽建设的基础 | 第30页 |
4.4.2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促进枢纽建设的有力保证 | 第30页 |
4.4.3 较好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是枢纽的软实力 | 第30页 |
4.4.4 便捷的地面交通体系是枢纽建设的重要支撑 | 第30页 |
4.4.5 基础设施和空域条件是打造枢纽的关键保障 | 第30-31页 |
4.4.6 安全运营是枢纽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 第31-32页 |
第5章 首都机场航空枢纽定位确定 | 第32-37页 |
5.1 确定首都机场航空枢纽定位指导思想 | 第32页 |
5.1.1 规模体量全球领先 | 第32页 |
5.1.2 全球国际航线网络结构中的重要节点 | 第32页 |
5.1.3 运营品质卓越高效 | 第32页 |
5.1.4 构筑综合交通枢纽 | 第32页 |
5.2 规模体量全球领先 | 第32-34页 |
5.2.1 旅客吞吐总量全球领先 | 第32-33页 |
5.2.2 国际旅客量全球领先 | 第33-34页 |
5.3 全球国际航线网络结构中的重要节点 | 第34-35页 |
5.3.1 拓展航线广度 | 第34页 |
5.3.2 增加航班厚度 | 第34页 |
5.3.3 提升中转业务 | 第34-35页 |
5.4 运营品质安全高效 | 第35-36页 |
5.4.1 确保机场持续安全 | 第35页 |
5.4.2 持续提升航班正常性 | 第35页 |
5.4.3 提升旅客满意度 | 第35-36页 |
5.5 构筑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 | 第36-37页 |
5.5.1 多种交通方式快速换乘 | 第36页 |
5.5.2 建设城市候机楼 | 第36-37页 |
第6章 首都机场航空枢纽定位选择后的配套措施 | 第37-39页 |
6.1 首都机场枢纽建设的发展方向 | 第37页 |
6.1.1 内部能力建设 | 第37页 |
6.1.2 外部能力建设 | 第37页 |
6.2 首都机场内部能力建设相关措施 | 第37-38页 |
6.2.1 提升运行保障能力 | 第37页 |
6.2.2 提升运行效率 | 第37-38页 |
6.2.3 提升服务水平 | 第38页 |
6.3 首都机场外部能力建设相关措施 | 第38-39页 |
6.3.1 争取政策支持 | 第38页 |
6.3.2 配合基地航空公司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 第38页 |
6.3.3 与新机场之间差异化定位 | 第38-39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9-4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