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传染病学论文--兽医寄生虫病学论文

不同宿主动物无浆体感染情况调查及其种系发育分析

致谢第5-9页
摘要第9-11页
文献综述第11-27页
    引言第11页
    1 病原学研究进展第11-13页
        1.1 分类学第11-12页
        1.2 形态学第12-13页
        1.3 理化特性第13页
        1.4 遗传变异第13页
    2 生态学研究进展第13-23页
        2.1 宿主动物第13-21页
            2.1.1 野生反刍动物第15页
            2.1.2 小型哺乳类动物第15-17页
            2.1.3 食虫动物第17-19页
            2.1.4 人第19页
            2.1.5 其他动物种类第19-21页
            2.1.6 驯养动物第21页
        2.2 传播媒介第21-22页
        2.3 传播途径第22页
        2.4 地理分布和遗传变异第22-23页
    3 发病机理第23-24页
        3.1 AP侵染宿主细胞第23页
        3.2 AP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包涵体第23-24页
        3.3 AP破坏宿主细胞防御机制第24页
        3.4 AP影响细胞凋亡和自噬过程第24页
    4 临床症状第24页
    5 诊断方法第24-26页
        5.1 临床症状第24-25页
        5.2 显微镜病原检查与鉴定第25页
        5.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第25页
        5.4 血清学检测第25-26页
        5.5 病理学第26页
    6 防治第26-27页
第一部分 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宿主动物无浆体感染情况调查第27-40页
    引言第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1.1 材料第27-29页
            1.1.1 样品来源与采集第27页
            1.1.2 主要仪器及耗材第27-28页
            1.1.3 主要试剂及其制备第28-29页
        1.2 方法第29-30页
            1.2.1 DNA提取第29页
            1.2.2 巢式PCR扩增第29-30页
            1.2.3 PCR预混体系第30页
            1.2.4 PCR扩增产物鉴定第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2.1 PCR扩增结果第30-32页
        2.2 不同地区不同物种无浆体感染情况第32-33页
            2.2.1 不同地区羊无浆体感染情况第32页
            2.2.2 牛无浆体感染情况第32页
            2.2.3 不同地区犬无浆体感染情况第32-33页
            2.2.4 郑州市动物园野生动物无浆体感染情况第33页
        2.3 不同品种动物三种无浆体的感染情况第33-36页
            2.3.1 不同品种羊无浆体的感染情况第33页
            2.3.2 不同品种犬无浆体感染情况第33-34页
            2.3.3 不同品种野生动物无浆体感染情况第34-36页
        2.4 不同饲养模式动物三种无浆体感染情况第36页
            2.4.1 不同饲养模式下羊无浆体感染情况第36页
            2.4.2 不同饲养模式下犬无浆体感染情况第36页
        2.5 无浆体混合感染情况第36-3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37-40页
        3.1 河南、云南、贵州地区均有无浆体感染且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第37页
        3.2 羊比犬等动物无浆体感染率更高第37-38页
        3.3 在犬血样中首次检出A. ovis和在我国犬中首次检出A. bovis第38页
        3.4 首次于长颈鹿血液中检出A. phagocytophilum,A. bovis第38页
        3.5 山羊的无浆体感染率明显高于绵羊第38-39页
        3.6 不同饲养方式动物无浆体的感染率存在差异第39页
        3.7 无浆体混合感染情况较为普遍第39-40页
第二部分 基于 16S r RNA/MSP4基因的三种无浆体种系发育分析第40-50页
    引言第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1.1 材料第40页
            1.1.1 样品来源第40页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第40页
        1.3 主要试剂及制备第40页
        1.4 样品检查方法第40-41页
            1.4.1 DNA提取第40页
            1.4.2 PCR扩增第40页
            1.4.3 PCR预混体系第40-41页
            1.4.4 PCR扩增产物鉴定第41页
        1.5 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第41页
            1.5.1 巢式PCR产物测序第41页
            1.5.2 基因测序结果分析第41页
            1.5.3 遗传进化分析第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8页
        2.1 A. phagocytophilum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种系发育分析第41-43页
        2.2 A. bovis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种系发育分析第43-45页
        2.3 A. ovis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种系发育分析第45-48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8-50页
        3.1 发现犬源、羊源A. phagocytophilum 16S r RNA新基因型第48-49页
        3.2 在我国首次发现长颈鹿源A. phagocytophilum 16S r RNA新基因型第49页
        3.3 发现犬源、羊源A. bovis 16S r RNA新基因型第49页
        3.4 在我国首次发现长颈鹿源A. bovis 16S r RNA新基因型第49页
        3.5 A.ovis可感染多种宿主动物且MSP4基因型存在多样性第49-50页
        3.6 首次在犬中发现A.ovis MSP4基因,且存在新基因型第50页
创新点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0页
英文摘要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苦参碱、甘草酸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机制研究
下一篇:板蓝根多糖对伪狂犬病毒感染猪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