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概述 | 第10-14页 |
1.1 PRRSV的结构与生物特性 | 第10-11页 |
1.2 PRRSV的结构与功能 | 第11-12页 |
1.3 影响PRRSV感染及增殖的因素 | 第12-14页 |
2 抗病毒机制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2.1 以细胞受体为靶点 | 第14页 |
2.2 以病毒膜蛋白配体为靶点 | 第14页 |
2.3 以病毒关键蛋白酶为靶点 | 第14-15页 |
2.4 以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为靶点 | 第15页 |
3 苦参碱抗病毒研究 | 第15-16页 |
4 甘草酸抗病毒研究 | 第16-17页 |
试验一 苦参碱、甘草酸的抗PRRSV作用 | 第17-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1.1 材料 | 第17页 |
1.1.1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1.1.2 细胞与毒株 | 第17页 |
1.1.3 药物 | 第17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7-19页 |
1.2.1 Marc‐145细胞的传代培养、冻存及复苏 | 第17-18页 |
1.2.2 药物安全浓度的测定 | 第18页 |
1.2.3 PRRSV的培养及保存 | 第18页 |
1.2.4 PRRSVTCID50的测定 | 第18-19页 |
1.2.5 PRRSV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 第19页 |
1.2.6 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药物对PRRSV的作用 | 第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2.1 药物安全浓度的测定 | 第19-20页 |
2.2 PRRSVTCID50测定结果 | 第20-21页 |
2.3 PRRSV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 | 第21-23页 |
2.3.1 预防作用 | 第21页 |
2.3.2 治疗作用 | 第21-22页 |
2.3.3 直接杀灭 | 第22-23页 |
2.4 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药物对PRRSV的作用 | 第23-25页 |
3 讨论 | 第25-27页 |
3.1 苦参碱、甘草酸对PRRSV的预防作用 | 第25页 |
3.2 苦参碱、甘草酸对PRRSV的治疗作用 | 第25-26页 |
3.3 苦参碱、甘草酸对PRRSV的直接杀灭作用 | 第26-27页 |
试验二 苦参碱、甘草酸抗PRRSV作用机制 | 第27-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1.1 材料 | 第27页 |
1.1.1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1.1.2 细胞与毒株 | 第27页 |
1.1.3 药物 | 第27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7-30页 |
1.2.1 苦参碱、甘草酸的抑制吸附作用 | 第27页 |
1.2.2 苦参碱、甘草酸的抑制侵入作用 | 第27页 |
1.2.3 总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1.2.4 RT‐PCR试验 | 第28页 |
1.2.5 苦参碱、甘草酸对PRRSV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影响 | 第28-30页 |
1.2.6 苦参碱、甘草酸对PRRSV感染过程中宿主细胞受体的影响 | 第30页 |
1.2.7 苦参碱、甘草酸对IFN‐a的影响 | 第30页 |
2 结果 | 第30-42页 |
2.1 苦参碱、甘草酸的抑制吸附作用 | 第30-31页 |
2.2 苦参碱、甘草酸的抑制侵入作用 | 第31-33页 |
2.3 苦参碱、甘草酸对PRRSVGP4蛋白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1 溶解曲线分析验证 | 第33页 |
2.3.2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3页 |
2.3.3 荧光PCR测定苦参碱、甘草酸对PRRSV结构蛋白GP4的影响 | 第33-34页 |
2.4 苦参碱和甘草酸对PRRSV非结构蛋白nsp9、nsp10的影响 | 第34-38页 |
2.4.1 溶解曲线分析验证 | 第34-35页 |
2.4.2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5-36页 |
2.4.3 荧光定量PCR检测PRRSVnsp9、nsp10表达结果 | 第36-38页 |
2.5 苦参碱、甘草酸对PRRSV感染过程中宿主细胞受体的影响 | 第38-41页 |
2.5.1 溶解曲线分析验证 | 第38页 |
2.5.2 荧光定量PCR检测CD163表达结果 | 第38-39页 |
2.5.3 荧光定量PCR检测CD151表达结果 | 第39-40页 |
2.5.4 苦参碱、甘草酸对TLR3表达的影响 | 第40-41页 |
2.6 苦参碱、甘草酸对IFN-α的影响 | 第41-42页 |
2.6.1 溶解曲线分析验证 | 第41页 |
2.6.2 苦参碱、甘草酸对IFN-α表达的影响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6页 |
3.1 苦参碱、甘草酸对PRRSV的抑制吸附作用 | 第42页 |
3.2 苦参碱、甘草酸对PRRSV的抑制侵入作用 | 第42-43页 |
3.3 苦参碱和甘草酸对PRRSV预防作用 | 第43页 |
3.4 苦参碱和甘草酸对PRRSV复制过程中nsp9和nsp10的作用 | 第43-44页 |
3.5 苦参碱和甘草酸对TLR3的影响 | 第44-45页 |
3.6 苦参碱和甘草酸对IFN-α的影响 | 第45-46页 |
全文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ABSTRACT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