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内涵 | 第18-23页 |
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 | 第18-20页 |
2.1.1 形成背景 | 第18-19页 |
2.1.2 形成过程 | 第19-20页 |
2.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20-23页 |
2.2.1 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 第20页 |
2.2.2 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 第20-21页 |
2.2.3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 第21页 |
2.2.4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 | 第23-30页 |
3.1 概念辨析 | 第23-27页 |
3.1.1 素质教育 | 第23-24页 |
3.1.2 发展素质教育 | 第24-26页 |
3.1.3 高校发展素质教育 | 第26-27页 |
3.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 第27-30页 |
3.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 | 第27-28页 |
3.2.2 素质教育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实践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高校发展素质教育的调研分析 | 第30-46页 |
4.1 高校发展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30-41页 |
4.1.1 问卷设计 | 第30页 |
4.1.2 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30页 |
4.1.3 调研分析 | 第30-41页 |
4.2 高校发展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4.2.1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 第42页 |
4.2.2 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较弱 | 第42页 |
4.2.3 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欠缺 | 第42-43页 |
4.2.4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 第43页 |
4.3 当前高校发展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43-46页 |
4.3.1 多元文化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矛盾与困惑 | 第44页 |
4.3.2 市场经济环境造成唯利是图的短期效应 | 第44-45页 |
4.3.3 科学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确立 | 第45页 |
4.3.4 忽视大学生个性培养 | 第45-46页 |
第五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加强高校发展素质教育的启示 | 第46-56页 |
5.1 明确高校发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 第46-47页 |
5.1.1 正确理解和认识“全面发展” | 第46页 |
5.1.2 正确认识“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 第46-47页 |
5.1.3 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 第47页 |
5.2 完善高校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容 | 第47-50页 |
5.2.1 加强理论武装,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 第48页 |
5.2.2 关注思维水平,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 第48-49页 |
5.2.3 增强锻炼意识,提升身体素质 | 第49页 |
5.2.4 加强渗透作用,提升心理素质 | 第49-50页 |
5.2.5 突出个性培养,提升创新素质 | 第50页 |
5.2.6 拓展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化素质 | 第50页 |
5.3 探索高校发展素质教育的路径 | 第50-54页 |
5.3.1 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需要提升思想境界 | 第50-51页 |
5.3.2 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要求做到因材施教 | 第51-52页 |
5.3.3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要求构建和谐文化氛围 | 第52-53页 |
5.3.4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重视实践活动环节 | 第53-54页 |
5.4 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 第54-56页 |
5.4.1 创新育人模式 | 第54页 |
5.4.2 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 第54-55页 |
5.4.3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