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

基于光传递强化及调控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性能强化

中文摘要第3-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1 绪论第15-45页
    1.1 概述第15-16页
    1.2 微藻光合固碳及能源化利用技术第16-28页
        1.2.1 微藻及其光合固碳原理第16-18页
        1.2.2 微藻光自养生长的影响因素第18-20页
        1.2.3 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第20-26页
        1.2.4 微藻在悬浮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模式第26-27页
        1.2.5 微藻生物燃料第27-28页
    1.3 悬浮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光传递及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28-31页
        1.3.1 光的性质第28页
        1.3.2 光在微藻细胞悬浮液中的传递第28-29页
        1.3.3 光对微藻生长的影响及调控作用第29-31页
    1.4 基于光传递强化的高效光生物反应器研究第31-39页
        1.4.1 静态扰流装置强化藻液光衰减方向混合的光生物反应器第32-36页
        1.4.2 导光材料优化藻液内光强分布的光生物反应器第36-39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第39-45页
        1.5.1 已有研究工作的不足第39-41页
        1.5.2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41-42页
        1.5.3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42-45页
2 调控细胞浓度强化反应器内光传递及微藻生长特性第45-69页
    2.1 引言第45-46页
    2.2 可调控反应器内微藻细胞浓度的实验装置及系统第46-48页
    2.3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8-52页
        2.3.1 藻种与培养基第48页
        2.3.2 微藻生长性能评价指标第48-50页
        2.3.3 小球藻细胞悬浮液中光衰减特性的测量第50-51页
        2.3.4 光生物反应器内的光分布特性第51-52页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2-66页
        2.4.1 小球藻细胞悬浮液中光衰减曲线的拟合第52-54页
        2.4.2 调控细胞浓度培养方式下反应器内的光分布特性第54-57页
        2.4.3 调控反应器内细胞浓度培养方式下的微藻生长特性第57-62页
        2.4.4 细胞浓度的调控频率及入射光强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62-65页
        2.4.5 周期性调控反应器内细胞浓度的培养方式与其他培养方式的比较第65-66页
    2.5 本章小结第66-69页
3 空心导光管强化反应器内光传递及微藻生长特性第69-83页
    3.1 引言第69-70页
    3.2 空心导光管平板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第70-72页
    3.3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2-74页
        3.3.1 藻种与培养基第72页
        3.3.2 微藻生物质浓度测量方法第72-73页
        3.3.3 平板式反应器内的平均光强计算方法第73-74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4-81页
        3.4.1 空心导光管反应器中的光分布特性第74-77页
        3.4.2 空心导光管反应器中的微藻生长特性第77-79页
        3.4.3 入射光强及通气率对空心导光管反应器中微藻生长的影响第79-81页
    3.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4 纳米导光板强化反应器内光传递及微藻生长特性第83-143页
    4.1 引言第83-85页
    4.2 纳米导光板气升平板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第85-88页
    4.3 内置纳米导光板的跑道池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第88-91页
    4.4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1-96页
        4.4.1 藻种与培养基第91-92页
        4.4.2 微藻生长参数测量方法第92页
        4.4.3 纳米导光板光学性能测量第92-93页
        4.4.4 反应器内光分布特性测量第93-95页
        4.4.5 反应器内平均光强的计算方法第95页
        4.4.6 油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分析第95-96页
    4.5 纳米导光板气升平板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性能实验第96-126页
        4.5.1 纳米导光板表面出射光的光谱结构及光强分布特性第96-97页
        4.5.2 纳米导光板气升平板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光分布特性第97-100页
        4.5.3 纳米导光板气升平板式反应器中的微藻生长特性第100-105页
        4.5.4 纳米导光板长度及相邻导光板间距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105-114页
        4.5.5 调控初始氮源浓度及导光板出射光强同步强化微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第114-123页
        4.5.6 纳米导光板表面出射光强对微藻生物柴油品质的影响第123-126页
    4.6 内置纳米导光板的跑道池微藻光生物反应器性能实验第126-140页
        4.6.1 纳米导光板表面出射光谱组成及表面出射光强分布特性第126-127页
        4.6.2 内置纳米导光板的跑道池反应器中的光分布特性第127-130页
        4.6.3 内置纳米导光板的跑道池反应器中的微藻生长特性第130-133页
        4.6.4 相邻纳米导光板间距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133-136页
        4.6.5 内置纳米导光板的跑道池反应器中的油脂积累特性第136-140页
    4.7 本章小结第140-143页
5 基于不同生长阶段光照强度调控的微藻生长及油脂积累强化第143-163页
    5.1 引言第143-144页
    5.2 反应器结构及实验系统第144-145页
    5.3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45-146页
        5.3.1 藻种与培养基第145页
        5.3.2 微藻生长参数测量方法第145页
        5.3.3 油脂含量测量第145-146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46-162页
        5.4.1 恒定光强条件下的微藻生长及油脂富集特性第146-149页
        5.4.2 递增光强条件下的微藻生长及油脂富集特性第149-151页
        5.4.3 递减光强条件下的微藻生长及油脂富集特性第151-153页
        5.4.4 先增加后减少的光强对微藻生长及油脂富集的影响第153-155页
        5.4.5 阶段性光供给方案同步强化微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第155-162页
    5.5 本章小结第162-163页
6 基于光谱特性调控的微藻生长及油脂积累强化第163-179页
    6.1 引言第163页
    6.2 反应器结构及实验系统第163-165页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65-177页
        6.3.1 单色光对微藻生长及油脂富集的影响第165-168页
        6.3.2 红蓝组合光谱对微藻生长及油脂富集的影响第168-171页
        6.3.3 红绿组合光谱对微藻生长及油脂富集的影响第171-174页
        6.3.4 红蓝绿组合光谱对微藻生长及油脂富集的影响第174-176页
        6.3.5 不同光谱条件下微藻油脂产量对比第176-177页
    6.4 本章小结第177-17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79-183页
    7.1 本文主要结论第179-181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181-183页
致谢第183-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201页
附录第201-204页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撰写的论文目录第201-203页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专著目录第203页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授权的发明专利第203页
    D.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的发明专利第203页
    E.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203-204页
    F.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第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及其协同催化降解SF6气体的研究
下一篇:RFRP-3调控雌性小鼠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