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荒”题材电视剧的艺术创作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 “垦荒”题材电视剧的历史背景与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四)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一、“垦荒”题材电视剧的地域图景 | 第13-25页 |
(一) 边疆叙事中的地理景观 | 第14-17页 |
1、大地意象:荒凉而壮阔的边疆影像 | 第14-15页 |
2、山河景观:苍茫而质朴的边疆形象 | 第15-16页 |
3、农田镜像:秀美而浩瀚的垦荒风光 | 第16-17页 |
(二) 垦荒叙事中的社会景观 | 第17-21页 |
1、农耕文化的边疆建构 | 第18-19页 |
2、游牧文化的历史消解 | 第19-20页 |
3、移民文化的共融再生 | 第20-21页 |
(三) 拓荒叙述中的时代景观 | 第21-25页 |
1、垦荒精神:青春与生命的激情书写 | 第21-22页 |
2、戍边意志:爱情与家庭的现实延续 | 第22-23页 |
3、移民意识:坚守与发展的家国情怀 | 第23-25页 |
二、“垦荒”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征 | 第25-37页 |
(一) “垦荒”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 | 第25-29页 |
1、革命叙事:戍边军人印记 | 第25-27页 |
2、情感叙事:“崇高品质”的冲突设置 | 第27-28页 |
3、伦理化叙事:大地母亲的影像构建 | 第28-29页 |
(二) “垦荒人”的群体形象 | 第29-33页 |
1、“英雄”形象:阳刚正气的垦荒凯歌 | 第29-31页 |
2、垦荒生活“主旋律”下的平民形象 | 第31-32页 |
3、女兵形象:巾帼不让须眉的“爷们”气质 | 第32-33页 |
(三) “垦荒人”的身份塑造 | 第33-37页 |
1、支边官兵:社会身份的自我实现 | 第34页 |
2、垦荒居民:迁徙生命的浪漫绽放 | 第34-37页 |
三、“垦荒”题材电视剧的精神追求 | 第37-45页 |
(一) “垦荒精神”的思想涵蕴 | 第37-39页 |
1、国家使命:艰苦创业、奋发图强 | 第37-38页 |
2、集体观念:无私奉献、开拓进取 | 第38-39页 |
(二) “垦荒”题材电视剧的情感内涵 | 第39-42页 |
1、乐观情绪:质朴、真实的生命体验 | 第39-40页 |
2、患难与共:充满热情和爱的内在品格 | 第40-42页 |
(三) “垦荒”题材电视剧的审美需求 | 第42-45页 |
1、共性需求:垦荒文化的认知需求 | 第42-44页 |
2、个性需求:“垦荒”影像的审美空白填充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垦荒”题材电视剧主要作品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