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3页 |
(二) 重要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 第13-18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一、影像空间:影像的真实呈现与情境表现 | 第22-35页 |
(一) 现实空间:“一带一路”全貌的真实化呈现 | 第22-28页 |
1. 景观书写与人物塑造 | 第23-25页 |
2. 跨国叙事与全球想象 | 第25-27页 |
3. 流动空间与串联叙事 | 第27-28页 |
(二) 历史空间:“一带一路”历史印记的现代重构 | 第28-35页 |
1. 历史符号与时空融合 | 第29-30页 |
2. 虚幻影像与文化想象 | 第30-32页 |
3. 文化记忆与时代内涵 | 第32-35页 |
二、话语空间:话语记录与渲染的运用 | 第35-45页 |
(一) 讲述空间:记录性话语网络的多重建构 | 第35-39页 |
1. 平民故事与并置叙事 | 第36-37页 |
2. 权威讲述与价值引领 | 第37-38页 |
3. 精神传达与分层叙事 | 第38-39页 |
(二) 解说空间:结构性补白与情景性渲染 | 第39-45页 |
1. 形象塑造与空间延展 | 第40-41页 |
2. 情景渲染与空间补白 | 第41-42页 |
3. 交替叙事与空间阐释 | 第42-45页 |
三、心理空间:心理认知与理解的意义建构 | 第45-55页 |
(一) 国家战略与生活关切构建的兴趣空间 | 第45-49页 |
1. 开放空间:探究未知的认知性选择 | 第45-46页 |
2. 信息求知:感官的冲击和精神的满足 | 第46-48页 |
3. 意趣空间:意义输出与观众心理的互动 | 第48-49页 |
(二) 仪式传播与文化语境构建的仪式空间 | 第49-55页 |
1. 仪式氛围:制造在场体验的媒介场景 | 第49-51页 |
2. 仪式建构:唤起情感共鸣的结构性场域 | 第51-53页 |
3. 身份认同:群体记忆与归属感的构建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