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铁路养护与维修论文--线路养护维修与病灾害处理论文--线路养护维修及更新论文

电池式钢轨钻孔设备电气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的机电设备发展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4 前景及发展趋势第12页
        1.4.1 前景第12页
        1.4.2 发展趋势第12页
    1.5 相关技术和软件应用第12-14页
        1.5.1 电机控制技术第12-13页
        1.5.2 电池技术第13页
        1.5.3 MPLABIDE第13页
        1.5.4 Proteus第13-14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4-15页
第二章 钻孔设备关键部件特性的研究第15-30页
    2.1 无刷直流电机特点分析第15页
    2.2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第15-17页
        2.2.1 电机本体构造第16-17页
        2.2.2 转子位置传感器第17页
        2.2.3 电子换向线路第17页
    2.3 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分析第17-18页
    2.4 无刷直流电机主电路及其工作方式第18-21页
        2.4.1 两两导通方式第18-20页
        2.4.2 三三导通方式第20-21页
        2.4.3 工作方式的比较与选择第21页
    2.5 无刷电机模型数学解析第21-23页
    2.6 无刷直流电机基本特性分析第23-25页
    2.7 电池类型的研究选取第25-29页
        2.7.1 磷酸铁锂电池的优点第25-26页
        2.7.2 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参数第26-27页
        2.7.3 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分析第27-28页
        2.7.4 电池规格及数目的选取与验证第28-29页
    2.8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电池式钻孔设备需求分析与设计方案第30-37页
    3.1 电池式钢轨钻孔设备设计的需求分析第30页
    3.2 钻孔设备控制方案的选择第30-34页
        3.2.1 PWM控制方案第30-31页
        3.2.2 闭环控制方案第31-32页
        3.2.3 PID控制第32-34页
        3.2.4 核心控制芯片选取方案第34页
    3.3 钻孔设备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第34-35页
    3.4 钻孔设备执行机构设计方案第35-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电池式钢轨钻孔设备具体设计第37-55页
    4.1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第37-44页
        4.1.1 单片机控制电路第37-39页
        4.1.2 驱动和逆变电路第39-41页
        4.1.3 仿真用速度显示电路第41-42页
        4.1.4 控制系统保护电路第42-43页
        4.1.5 电源电路第43页
        4.1.6 调速和起停电路第43-44页
    4.2 控制器软件模块第44-49页
        4.2.1 主程序模块设计第44-46页
        4.2.2 转速信号采集模块第46页
        4.2.3 测速模块第46-48页
        4.2.4 PID控制模块第48页
        4.2.5 PWM信号发生模块第48-49页
    4.3 钻孔设备执行机构设计第49-54页
        4.3.1 夹轨装置设计第50页
        4.3.2 滑道设计第50-51页
        4.3.3 电机选择第51-52页
        4.3.4 减速器选择第52-54页
        4.3.5 冷却方式设计第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相关仿真与实验系统测试第55-62页
    5.1 仿真控制测试第55-58页
        5.1.1 钻孔设备的启停控制第55-57页
        5.1.2 钻孔设备速度控制情况第57-58页
    5.2 仿真波形测试第58-60页
        5.2.1 霍尔位置传感器转子信号第58页
        5.2.2 逆变器上下桥臂驱动信号第58-59页
        5.2.3 钻孔设备速度的PWM调制信号第59-60页
    5.3 电池式钢轨钻孔设备实物及试验测试第60-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第62-63页
    6.1 结论第62页
    6.2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第67-7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铁路基沉降监测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