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 植物真菌性病害控制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 | 第13-14页 |
1.1 植物病害会造成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 | 第13页 |
1.2 植物病害可以使植物产生有毒的物质 | 第13-14页 |
2 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现状 | 第14-18页 |
2.1 传统植物抗病方式 | 第14页 |
2.2 生物防治微生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 第14页 |
2.3 抗真菌蛋白的转基因抗病育种在植物真菌病防治的应用 | 第14-18页 |
3 实验设计 | 第18-21页 |
3.1 转基因技术常用方法 | 第18-19页 |
3.2 实验材料的选择 | 第19-20页 |
3.3 工作内容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第二章 gluM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构建 | 第27-47页 |
第一节 拟南芥gluM转基因载体的构建 | 第27-34页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7-28页 |
1.1 菌株和载体 | 第27页 |
1.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 第27-28页 |
1.3 菌株培养条件 | 第28页 |
1.4 PCR扩增gluM使用的引物 | 第28页 |
2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28-34页 |
2.1 gluM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28-29页 |
2.2 克隆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29-30页 |
2.3 拟南芥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32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第二节 gluM转基因拟南芥的构建 | 第34-4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1.1 菌株和质粒 | 第34-35页 |
1.2 抗生素及使用浓度 | 第35页 |
1.3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 第35页 |
1.5 培养条件 | 第35-3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6-44页 |
2.1 拟南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 第36页 |
2.2 农杆菌重组质粒和空载质粒的鉴定 | 第36-37页 |
2.3 农杆菌转化拟南芥实验 | 第37-39页 |
2.4 转基因拟南芥筛选 | 第39-40页 |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gluM转基因拟南芥灰霉抗性鉴定 | 第47-6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1.1 菌株材料 | 第47页 |
1.2 植物材料 | 第47页 |
1.3 培养基及试剂 | 第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52页 |
2.1 灰霉的活化 | 第47-48页 |
2.2 灰霉孢子液的制备方法 | 第48页 |
2.3 灰霉孢子侵染拟南芥 | 第48-52页 |
3 讨论与分析 | 第52-60页 |
3.1 灰霉孢子的制备和致病性的观察 | 第52-53页 |
3.2 T_3代拟南芥抗性结果分析 | 第53-60页 |
4 本章总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第四章 gluM转基因水稻植株的构建及初步功能验证 | 第65-91页 |
第一节 gluM转基因水稻载体的构建 | 第65-7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5-67页 |
1.1 菌株和载体 | 第65页 |
1.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 第65-66页 |
1.3 菌株培养条件 | 第66页 |
1.4 PCR扩增gluM的引物 | 第66-67页 |
2 实验内容 | 第67-70页 |
2.1 gluM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67-68页 |
2.2 gluM基因片段的TA克隆 | 第68页 |
2.3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的活性验证 | 第68-70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5页 |
3.1 目的基因△26-gluM、ER-gluM基因的PCR扩增 | 第70-71页 |
3.2 T-A克隆与测序、酶切验证 | 第71-73页 |
3.3 E.coli BL21(DE3)大肠杆菌活性验证 | 第73-75页 |
第二节 gluM转基因水稻的抗病实验 | 第75-8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5-7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6-81页 |
2.1 水稻表达载体pCAMBIA1300S-△26-gluM和pCAMBIA1300S -ER-gluM的构建 | 第76-77页 |
2.2 农杆菌的制备与转化 | 第77-78页 |
2.3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 第78-79页 |
2.4 转基因水稻的鉴定 | 第79-81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1-87页 |
3.1 水稻表达载体pCAMBIA1300S-△26-gluM和pCAMBIA1300S -ER-gluM的构建 | 第81-82页 |
3.2 水稻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82-83页 |
3.3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 第83-84页 |
3.4 T_0代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84-85页 |
3.5 T_0代ER-gluM转基因水稻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85页 |
3.6 T_0代ER-gluM转基因水稻抗性实验 | 第85-86页 |
3.7 T_1代水稻的叶鞘侵染实验 | 第86-87页 |
4 本章总结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1-92页 |
创新之处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95页 |
附录 | 第95-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