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 取代脲除草剂简介 | 第13-14页 |
1.1 取代脲类除草剂的种类 | 第13页 |
1.2 取代脲类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13页 |
1.3 取代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特征 | 第13-14页 |
1.3.1 取代脲类除草剂的吸附 | 第13-14页 |
1.3.2 取代脲类除草剂的运动与转移 | 第14页 |
2 异丙隆简介 | 第14-15页 |
2.1 异丙隆的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2.2 异丙隆对环境的危害 | 第15页 |
3 微生物降解异丙隆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3.1 降解异丙隆菌株的分离 | 第15-17页 |
3.2 异丙隆微生物代谢的途径 | 第17-18页 |
3.3 Sphingobium sp. YBL2降解异丙隆的关键酶基因和代谢途径 | 第18-19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25-85页 |
第二章 Sphingobium sp. YBL2中脱甲基酶PdmAB和水解酶Ddh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酶学功能的研究 | 第25-57页 |
第一节 脱甲基酶PdmAB在大肠杆菌中大的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25-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1.1 培养基与试剂 | 第27页 |
1.3 供试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27-29页 |
1.4 大肠杆菌表达菌株构建 | 第29-30页 |
1.5 表达菌株的诱导表达 | 第30-31页 |
1.6 蛋白的的纯化 | 第31页 |
1.7 加氧酶活性检测的反应体系及其功能验证 | 第31页 |
1.8 辅因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1.9 环境因素对酶活力影响 | 第32-33页 |
1.9.1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32页 |
1.9.2 pH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1.9.3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2.1 大肠杆菌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33-34页 |
2.2 蛋白纯化 | 第34-35页 |
2.3 纯酶PdmAB,PdmC,PdmD1,PdmD2和PdmD3功能的验证 | 第35-37页 |
2.4 辅因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37页 |
2.5 环境条件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7-40页 |
2.5.1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2.5.2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2.5.3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水解酶DdH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条件的优化及水解酶的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 第40-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1.1 培养基与试剂 | 第40页 |
1.2 供试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40页 |
1.3 大肠杆菌表达菌株构建 | 第40-42页 |
1.3.1 E.coli BL21(PG-KJE8)感受态制备 | 第40-41页 |
1.3.2 表达菌株E.coli BL21 (pET29a-ddhA,PG-KJE8)的构建 | 第41-42页 |
1.4 表达菌株的诱导表达 | 第42-43页 |
1.5 水解酶的纯化 | 第43页 |
1.6 水解酶DdhA活性检测的反应体系及其功能验证 | 第43页 |
1.8 水解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 第43-45页 |
1.8.1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3页 |
1.8.2 pH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3页 |
1.8.3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1.8.4 酶的底物谱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2页 |
2.1 大肠杆菌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45-46页 |
2.2 水解酶DdhA的纯化 | 第46-47页 |
2.3 纯酶功能的验证 | 第47-48页 |
2.4 环境条件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8-52页 |
2.4.1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页 |
2.4.2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2.4.3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2.4.4 水解酶DdhA的底物谱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三章 苯胺降解酶的初步研究 | 第57-85页 |
第一节 苯胺降解酶AdoQ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59-7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9-62页 |
1.1 培养基与试剂 | 第59页 |
1.2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59-60页 |
1.3 菌株KT2440-QYBL2和KT2440-QYAA的构建 | 第60-61页 |
1.4 菌株KT2440-QYBL2和KT2440-QYAA对苯胺类衍生物的作用 | 第61-62页 |
1.4.1 菌悬液制备 | 第61-62页 |
1.4.2 KT2440-QYBL2和KT2440-QYAA对苯胺类衍生物的降解作用 | 第62页 |
1.4.3 转化产物的检测 | 第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70页 |
2.1 菌株KT2440-QYBL2和KT2440-QYAA的构建 | 第62-64页 |
2.2 菌株KT2440-QYBL2和KT2440-QYAA对苯胺及苯胺类衍生物的作用 | 第64-70页 |
第二节 苯胺降解酶AdoC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70-7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0-75页 |
1.1 培养基与试剂 | 第70页 |
1.2 供试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70-71页 |
1.3 基因簇在同一转录组验证 | 第71-72页 |
1.3.1 菌体培养 | 第71-72页 |
1.3.2 RNA提取 | 第72页 |
1.3.3 去除总DNA | 第72页 |
1.3.4 反转录 | 第72页 |
1.3.5 PCR扩增验证 | 第72页 |
1.4 菌株KT2440-CR的构建 | 第72页 |
1.4.1 重组载体pBBR1MCS5-CR的构建 | 第72页 |
1.4.2 三亲接合 | 第72页 |
1.5 菌株KT2440-CR功能的初步验证 | 第72-73页 |
1.5.1 菌悬液制备 | 第72-73页 |
1.5.2 菌株KT2440-CR对4-IPC的降解功能的测定 | 第73页 |
1.5.3 底物浓度的检测 | 第73页 |
1.6 菌株YBL2_(ΔC)的构建 | 第73-75页 |
1.6.1 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73-74页 |
1.6.2 三亲接合和同源臂重组敲除菌株的筛选 | 第74页 |
1.6.3 敲除菌株YBL2_(ΔC)对4-IA和4-IPC降解能力的测定 | 第74-75页 |
2 结果分析 | 第75-79页 |
2.1 转录组验证 | 第75-76页 |
2.2 菌株KT2440-CR的构建 | 第76-77页 |
2.3 菌株KT2440-CR对4-IPC的降解功能 | 第77页 |
2.4 菌株YBL2_(ΔC)的构建 | 第77-79页 |
2.5 菌株YBL2_(ΔC)对4-IA和4-IPC降解能力的测定 | 第79页 |
讨论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全文总结 | 第85-8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