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在现代地壳运动研究中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3.2 空间大地测量学在现代地壳运动研究中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4 环渤海区域地壳运动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地壳运动参考框架 | 第17-24页 |
2.1 地质与地球物理参考框架 | 第17-18页 |
2.2 大地测量参考框架 | 第18-20页 |
2.2.1 国际地球参考系ITRS | 第18页 |
2.2.2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 第18-20页 |
2.3 ITRF框架的建立 | 第20页 |
2.4 ITRF框架的维持 | 第20-21页 |
2.5 ITRF框架转换 | 第21-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两种优化的地壳弹性运动模型 | 第24-45页 |
3.1 两种弹性运动模型 | 第24-30页 |
3.1.1 刚性运动模型 | 第24-26页 |
3.1.2 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 | 第26-28页 |
3.1.3 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模型 | 第28-29页 |
3.1.4 算例分析 | 第29-30页 |
3.2 半参数模型 | 第30-35页 |
3.2.1 半参数模型及补偿最小二乘估计 | 第30-32页 |
3.2.2 模型估计量的有偏性 | 第32-33页 |
3.2.3 模型估计量的均方误差和精度评价 | 第33-34页 |
3.2.4 选择正则矩阵 | 第34页 |
3.2.5 选择平滑因子 | 第34-35页 |
3.3 半参数模型精化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 | 第35-36页 |
3.3.1 基于半参数模型改进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 | 第35页 |
3.3.2 算例分析 | 第35-36页 |
3.4 最小二乘配置 | 第36-40页 |
3.4.1 最小二乘滤波与推估模型 | 第36-38页 |
3.4.2 最小二乘配置模型 | 第38-39页 |
3.4.3 选择协方差函数 | 第39-40页 |
3.5 最小二乘配置优化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 | 第40-43页 |
3.5.1 基于最小二乘配置法优化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 | 第40-41页 |
3.5.2 算例分析 | 第41-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小波辅助的最小二乘配置法优化的REHSM模型 | 第45-57页 |
4.1 傅立叶变换到小波分析 | 第45-48页 |
4.1.1 傅立叶变换 | 第45-47页 |
4.1.2 短时傅立叶变换 | 第47页 |
4.1.3 小波分析 | 第47-48页 |
4.2 小波变换 | 第48-50页 |
4.2.1 连续小波变换 | 第48-49页 |
4.2.2 离散小波变换 | 第49页 |
4.2.3 小波函数及小波阈值去噪 | 第49-50页 |
4.3 数据预处理 | 第50-51页 |
4.3.1 基于小波变换的速度场数据去噪 | 第50页 |
4.3.2 速度场数据中心化 | 第50-51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1-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环渤海区域及邻区现今地壳构造运动形变特征分析 | 第57-67页 |
5.1 环渤海区域地质背景 | 第57-59页 |
5.1.1 环渤海区域构造特征 | 第57-58页 |
5.1.2 环渤海地区近年来地震分布 | 第58-59页 |
5.2 相对于不同背景场的水平运动 | 第59-61页 |
5.2.1 相对于ITRF2008框架的水平运动 | 第59页 |
5.2.2 相对于欧亚板块的水平运动 | 第59-61页 |
5.3 环渤海区域块体应变率分析 | 第61-64页 |
5.4 各次级块体间相对运动 | 第64页 |
5.5 环渤海区域及邻区的水平应变场 | 第64-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6.1 主要成果及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