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集团内部审计资源配置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4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2.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和特征 | 第18-21页 |
2.1.1 企业集团 | 第18页 |
2.1.2 内部审计 | 第18-19页 |
2.1.3 审计资源 | 第19-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资源配置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供求关系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效用理论 | 第23-25页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5-28页 |
第3章 研究内部审计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 第28-35页 |
3.1 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3.1.1 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 第28页 |
3.1.2 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 | 第28-29页 |
3.2 影响内部审计资源配置的五大因素 | 第29-33页 |
3.2.1 审计资源需求水平 | 第29-31页 |
3.2.2 审计资源供给水平 | 第31-32页 |
3.2.3 企业集团的战略选择 | 第32页 |
3.2.4 内审机构的独立程度 | 第32页 |
3.2.5 内审机构负责人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32-33页 |
3.3 资源配置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 第33-35页 |
第4章 H集团内部审计资源分配研究与应用 | 第35-49页 |
4.1 H集团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 第35-36页 |
4.1.1 H集团背景介绍 | 第35页 |
4.1.2 H集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 第35-36页 |
4.2 H集团内部审计资源供求分析 | 第36-39页 |
4.2.1 需求分析 | 第36-38页 |
4.2.2 供给分析 | 第38-39页 |
4.3 H集团审计资源供求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1页 |
4.3.1 审计资源总量供不应求 | 第39-40页 |
4.3.2 审计资源被投至非审计领域 | 第40页 |
4.3.3 优质审计资源呈现下滑趋势 | 第40-41页 |
4.4 H集团审计资源分配模式的分析 | 第41-42页 |
4.4.1 影响资源配置的五大因素分析 | 第41页 |
4.4.2 审计资源分配模式 | 第41-42页 |
4.5 H集团内部审计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2-45页 |
4.5.1 部分审计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 第42-43页 |
4.5.2 部分项目审计资源投入不足 | 第43-44页 |
4.5.3 审计资源被低价值项目占用 | 第44-45页 |
4.5.4 审计资源投入缺乏统一规划 | 第45页 |
4.6 H集团内部审计资源分配模式的改进与应用 | 第45-49页 |
第5章 H集团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的建议与对策 | 第49-55页 |
5.1 对长短期审计资源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 第49-50页 |
5.1.1 科学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 第49-50页 |
5.1.2 确保审计计划有效执行 | 第50页 |
5.2 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审计资源供给水平 | 第50-53页 |
5.2.1 提升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 | 第50-51页 |
5.2.2 提升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 第51-53页 |
5.3 针对其他因素对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优化的建议 | 第53-55页 |
5.3.1 根据企业战略决策及时调整资源分配模式 | 第53页 |
5.3.2 定期分析各类审计项目资源投入产出效率 | 第53-54页 |
5.3.3 H集团全部内审资源应统一规划使用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