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16页 |
Abstract | 第16-17页 |
1 绪论 | 第18-2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8-20页 |
1.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 第18-1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1.2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第20-22页 |
1.2.1 研究的思路 | 第21页 |
1.2.2 研究的框架 | 第21-22页 |
1.3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37页 |
2.1 资本账户开放相关文献综述 | 第24-31页 |
2.1.1 资本账户开放度的度量 | 第24-25页 |
2.1.2 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问题 | 第25-28页 |
2.1.3 资本账户开放的时机选择 | 第28-29页 |
2.1.4 资本账户开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第29-31页 |
2.2 货币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 第31-36页 |
2.2.1 货币政策规则理论 | 第31-32页 |
2.2.2 金融市场开放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 第32-33页 |
2.2.3 中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 | 第33-36页 |
2.3 现有研究评述 | 第36-37页 |
3 资本账户开放在中国的实践 | 第37-63页 |
3.1 资本账户开放的内涵定义 | 第37-38页 |
3.2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现实利弊分析 | 第38-42页 |
3.2.1 资本账户开放的利益驱动 | 第39-40页 |
3.2.2 资本账户开放的现实弊端 | 第40-42页 |
3.3 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测算 | 第42-49页 |
3.3.1 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变迁与历程回顾 | 第43-45页 |
3.3.2 资本账户开放的程度测算 | 第45-49页 |
3.4 “三元悖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 第49-53页 |
3.4.1 中国宏观经济目标体系的历史变迁分析 | 第50-51页 |
3.4.2 资本控制下的“三元悖论” | 第51-52页 |
3.4.3 基于中国实际国情的“三元悖论”局限性分析 | 第52-53页 |
3.5 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53-63页 |
3.5.1 时变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的一般形式 | 第54-56页 |
3.5.2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 | 第56-58页 |
3.5.3 TVP-VAR四变量脉冲响应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4 基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实践的DSGE模型构建 | 第63-84页 |
4.1 家庭部门 | 第63-72页 |
4.1.1 本国家庭部门 | 第63-67页 |
4.1.2 外国家庭部门 | 第67-69页 |
4.1.3 家庭决策与资本管制 | 第69-72页 |
4.2 厂商部门 | 第72-76页 |
4.2.1 本国厂商部门 | 第72-75页 |
4.2.2 外国厂商部门 | 第75-76页 |
4.3 政府部门 | 第76-77页 |
4.3.1 本国政府部门 | 第77页 |
4.3.2 外国政府部门 | 第77页 |
4.4 均衡条件 | 第77-81页 |
4.4.1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 第77-78页 |
4.4.2 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 | 第78-79页 |
4.4.3 资本市场均衡条件 | 第79-81页 |
4.5 货币政策方程 | 第81页 |
4.6 参数校准 | 第81-84页 |
5 长期资本账户开放与宏观经济波动 | 第84-116页 |
5.1 长期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 第84-106页 |
5.1.1 本国鼓励长期资本流动,外国长期资本有限管制 | 第85-92页 |
5.1.2 本国长期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外国鼓励长期资本流入 | 第92-99页 |
5.1.3 本国鼓励长期资本流出,外国长期资本自由流动 | 第99-106页 |
5.2 长期资本账户开放与社会福利损失 | 第106-114页 |
5.2.1 本国鼓励长期资本流动,外国长期资本有限管制 | 第107-109页 |
5.2.2 本国长期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外国鼓励长期资本流入 | 第109-111页 |
5.2.3 本国鼓励长期资本流出,外国长期资本自由流动 | 第111-11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6 短期资本账户开放与宏观经济波动 | 第116-151页 |
6.1 短期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 第117-138页 |
6.1.1 本国和外国短期资本账户均有限开放 | 第117-123页 |
6.1.2 本国短期资本账户完全封闭,外国短期资本账户有限开放 | 第123-132页 |
6.1.3 本国短期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外国短期资本账户有限开放 | 第132-138页 |
6.2 短期资本账户开放与社会福利损失 | 第138-149页 |
6.2.1 本国和外国短期资本账户均有限开放 | 第138-140页 |
6.2.2 本国短期资本账户完全封闭,外国短期资本账户有限开放 | 第140-145页 |
6.2.3 本国短期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外国短期资本账户有限开放 | 第145-14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7 资本账户开放下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 第151-173页 |
7.1 货币政策规则 | 第151-153页 |
7.2 货币政策规则与经济波动 | 第153-166页 |
7.2.1 生产率冲击与经济波动 | 第153-156页 |
7.2.2 政府支出冲击与经济波动 | 第156-158页 |
7.2.3 偏好冲击与经济波动 | 第158-161页 |
7.2.4 劳动供给冲击与经济波动 | 第161-164页 |
7.2.5 货币政策冲击与经济波动 | 第164-166页 |
7.3 货币政策规则与社会福利 | 第166-171页 |
7.3.1 生产率冲击与社会福利 | 第166-167页 |
7.3.2 政府支出冲击与社会福利 | 第167-168页 |
7.3.3 偏好冲击与社会福利 | 第168-169页 |
7.3.4 劳动供给冲击与社会福利 | 第169-170页 |
7.3.5 货币政策冲击与社会福利 | 第170-171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71-173页 |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73-176页 |
8.1 结论 | 第173-174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74-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4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84-185页 |
致谢 | 第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