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钙基介质薄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9页
    1.1 介质薄膜材料研究背景第12-17页
        1.1.1 介质薄膜材料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1.2 介质薄膜材料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 钙基介质材料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1 钙基介质陶瓷材料第17-18页
        1.2.2 钙基介质薄膜材料第18-20页
    1.3 介质薄膜制备方法第20-23页
    1.4 介质薄膜的力学特性第23-26页
    1.5 叠层介质薄膜的研究现状第26-27页
    1.6 本论文的提出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钙基介质薄膜的制备与表征第29-53页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第29-30页
        2.1.1 实验原料第29-30页
        2.1.2 实验设备第30页
    2.2 Ca-基介质薄膜前驱体溶液的制备第30-40页
        2.2.1 P-Ta-CA(过氧柠檬酸钽)的制备第31-35页
        2.2.2 Ti-CA(柠檬酸钛)溶液的制备第35-36页
        2.2.3 P-Nb-CA(过氧柠檬酸铌)溶液的制备第36-37页
        2.2.4 Ca-CA(柠檬酸钙)和Mg-CA(柠檬酸镁)溶液的制备第37-39页
        2.2.5 Ca(Mg_(1/3)Nb_(2/3))O_3前驱体溶液的制备第39页
        2.2.6 CaTiO_3前驱体溶液的制备第39-40页
        2.2.7 Ca(Mg_(1/3)Nb_(2/3))O_3前驱体溶液的制备第40页
    2.3 Ca-基介质薄膜的制备第40-41页
        2.3.1 钙基均质薄膜的制备第40-41页
        2.3.2 钙基异质叠层薄膜的制备第41页
    2.4 基片的选择和清洗第41-43页
        2.4.1 基片的选择第41-42页
        2.4.2 基片的清洗第42-43页
    2.5 介电薄膜结构表征第43-45页
        2.5.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3页
        2.5.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43页
        2.5.3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43-44页
        2.5.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4页
        2.5.5 热重-示差扫描热量分析(TG-DSC)第44-45页
        2.5.6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AES)第45页
        2.5.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45页
        2.5.8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5页
    2.6 性能表征第45-53页
        2.6.1 电学性能表征第45-47页
        2.6.2 力学性能表征第47-53页
第3章 钙基薄膜结构与电学性能分析第53-74页
    3.1 前驱体结构分析第53-56页
        3.1.1 前躯体溶液结构分析第53-54页
        3.1.2 粉体结构分析第54-56页
    3.2 薄膜的结构分析第56-70页
        3.2.1 预处理温度对CMT薄膜的结构分析第56-59页
        3.2.2 预处理时间对CMT薄膜的结构分析第59-61页
        3.2.3 退火温度对CMT薄膜的结构分析第61-66页
        3.2.4 CT薄膜的结构分析第66-70页
    3.3 CMT和CT薄膜电学性能分析第70-72页
    3.4 薄膜生长机理探讨第72页
    3.5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4章 钙基薄膜力学性能分析第74-95页
    4.1 退火温度对CMT薄膜力学性能分析第75-81页
    4.2 厚度对CT薄膜力学性能影响第81-92页
    4.3 结构与力学性能相关性第92-93页
    4.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5章 钙基叠层薄膜结构和性能分析第95-128页
    5.1 CMT/CT异质薄膜结构和性能分析第95-104页
        5.1.1 堆叠次序对CMT/CT薄膜影响第95-97页
        5.1.2 厚度对CMT/CT薄膜结构影响第97-100页
        5.1.3 CMT/CT薄膜的界面结构分析第100-101页
        5.1.4 厚度对CMT/CT异质薄膜介电性能影响第101-104页
    5.2 不同摩尔比CMT/CT异质薄膜的研究第104-109页
        5.2.1 摩尔比对CMT/CT异质薄膜结构影响第104-107页
        5.2.2 摩尔比对CMT/CT异质薄膜介电性能影响第107-109页
    5.3 不同异质界面对CMT/CT异质薄膜的影响第109-114页
        5.3.1 不同异质界面数对CMT/CT异质薄膜结构影响第109-113页
        5.3.2 不同异质界面数对CMT/CT异质薄膜介电性能影响第113-114页
    5.4 不同异质界面数对CMN/CT异质薄膜的影响第114-120页
        5.4.1 不同异质界面数对CMN/CT异质薄膜结构影响第115-118页
        5.4.2 CMN/CT异质叠层薄膜界面结构分析第118-119页
        5.4.3 CMN/CT异质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第119-120页
    5.5 异质薄膜串联结构模型分析第120-126页
    5.6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6章 结论第128-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3页
附录1 博士学习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143页
附录2 博士学习期间授权和申请的发明专利第143页
附录3 博士学习期间参加的会议第143-144页
附录4 博士学习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众筹中的合作机制与监管机制演化博弈分析
下一篇:资本账户开放、经济波动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