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属含量水冲压发动机点火瞬态过程研究
|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 1.2.1 水冲压发动机技术 | 第14-16页 |
| 1.2.2 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过程研究 | 第16-18页 |
| 1.2.3 镁的着火、燃烧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 1.2.4 发动机点火过程研究 | 第19-20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水冲压发动机点火过程自持燃烧性能研究 | 第23-39页 |
| 2.1 引言 | 第23页 |
| 2.2 水冲压发动机自持燃烧燃料分解特性分析 | 第23-25页 |
| 2.2.1 水冲压发动机燃料分解历程分析 | 第23-25页 |
| 2.2.2 水冲压发动机燃料燃烧组份计算 | 第25页 |
| 2.3 水冲压发动机自持燃烧物理模型 | 第25-27页 |
| 2.3.1 着火理论 | 第25-26页 |
| 2.3.2 燃烧火焰结构 | 第26-27页 |
| 2.4 水冲压发动机自持燃烧数学模型 | 第27-31页 |
| 2.4.1 基本假设 | 第27页 |
| 2.4.2 组份燃烧面积模型 | 第27-28页 |
| 2.4.3 燃面质量平衡模型 | 第28-29页 |
| 2.4.4 燃面组份平衡模型 | 第29-30页 |
| 2.4.5 燃面动量平衡模型 | 第30页 |
| 2.4.6 燃面能量平衡模型 | 第30-31页 |
| 2.5 水冲压发动机自持燃烧模型验证 | 第31-33页 |
| 2.6 镁/水反应对燃料自持燃烧影响分析 | 第33-38页 |
| 2.7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水冲压发动机点火过程数值模拟 | 第39-52页 |
| 3.1 引言 | 第39页 |
| 3.2 水冲压发动机流场物理数学模型 | 第39-44页 |
| 3.2.1 连续相控制方程 | 第39-40页 |
| 3.2.2 湍流及燃烧模型 | 第40-41页 |
| 3.2.3 离散相控制方程 | 第41-42页 |
| 3.2.4 液滴蒸发模型 | 第42-43页 |
| 3.2.5 点火药传热模型 | 第43-44页 |
| 3.3 水冲压发动机点火过程耦合计算方法 | 第44-46页 |
| 3.3.1 燃料自持燃烧与流场耦合计算方法 | 第44页 |
| 3.3.2 点火药传热与流场耦合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 3.3.3 点火过程耦合计算流程 | 第45-46页 |
| 3.4 计算算例及边界条件 | 第46-48页 |
| 3.4.1 计算算例结构与网格 | 第46-47页 |
| 3.4.2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 第47-48页 |
| 3.5 结果分析及模型验证 | 第48-51页 |
| 3.6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水冲压发动机点火性能及影响分析 | 第52-69页 |
| 4.1 引言 | 第52页 |
| 4.2 水冲压发动机点火性能指标分析 | 第52-53页 |
| 4.3 点火药及点火药量影响研究 | 第53-61页 |
| 4.3.1 点火药类型影响研究 | 第53-59页 |
| 4.3.2 点火药量影响研究 | 第59-61页 |
| 4.4 一次进水影响研究 | 第61-68页 |
| 4.4.1 一次进水时间影响研究 | 第62-66页 |
| 4.4.2 一次进水量影响研究 | 第66-68页 |
| 4.5 小结 | 第68-69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