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12-2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1.私募股权投资契约的设计 | 第17-18页 |
2.公司法框架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契约 | 第18页 |
3.私募股权投资之于公司治理 | 第18-20页 |
4.私募股权投资契约核心条款在中国法下的运用 | 第20-21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一)比较分析法 | 第21页 |
(二)文献分析法 | 第21-22页 |
(三)规范分析法 | 第22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22-23页 |
第一章 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治理连结的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一、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公司治理效应? | 第23-29页 |
(一)股东积极主义 | 第24-26页 |
(二)资本短视性 | 第26-28页 |
1.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短视性 | 第27页 |
2.管理者短视性 | 第27-28页 |
(三)小结 | 第28-29页 |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创始企业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29-30页 |
三、私募股权投资契约介入公司治理的角色 | 第30-35页 |
(一)信息不对称与投资筛选 | 第30-31页 |
(二)代理成本与投后监管 | 第31-33页 |
(三)专业化管理 | 第33-34页 |
(四)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私募股权投资契约介入公司治理的安排 | 第35-50页 |
一、私募股权投资合同的基本架构 | 第35-42页 |
(一)阶段性投资(stagedfinancing) | 第35-37页 |
(二)控制要素分配(allocationofelementsofcontrol) | 第37-38页 |
(三)管理层激励(managementcompensation) | 第38-39页 |
(四)可转换优先股(convertiblepreferredstock) | 第39-40页 |
(五)声誉市场制约资方机会主义(constraintsonPEopportunism) | 第40-42页 |
二、私募股权投资契约参与公司治理 | 第42-50页 |
(一)经济因素条款及公司治理 | 第44-46页 |
(二)控制因素条款及公司治理 | 第46-47页 |
(三)其他条款及公司治理 | 第47-48页 |
(四)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私募股权投资的契约边界:优先权条款为例 | 第50-59页 |
一、私募股权投资契约在中国法下的适用困境 | 第50-52页 |
(一)公司治理协定的特殊性 | 第50-51页 |
(二)中国法语境的制度供给 | 第51-52页 |
二、私募股权投资契约的自由与强制:优先权条款为例 | 第52-58页 |
1.优先分红权 | 第54页 |
2.优先清算权 | 第54-56页 |
3.优先购买权 | 第56页 |
4.优先认购权 | 第56-58页 |
三、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