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简单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1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1.4.2 访谈法 | 第16页 |
1.4.3 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1.1 灵活就业 | 第19页 |
2.1.2 灵活就业人员 | 第19-21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2.2.1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劳动公平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45页 |
3.1 陕西省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现状 | 第25-28页 |
3.1.1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政策现状 | 第25-26页 |
3.1.2 陕西省灵活就业人员规模 | 第26页 |
3.1.3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情况 | 第26-28页 |
3.2 陕西省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调查分析 | 第28-45页 |
3.2.1 参保数据调查 | 第28-29页 |
3.2.2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9-35页 |
3.2.3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交叉分析 | 第35-45页 |
第四章 陕西省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5-53页 |
4.1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4.1.1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愿高但信心不足 | 第45页 |
4.1.2 参保率低且参保人员构成不均衡 | 第45-46页 |
4.1.3 缴费制度设置不完善 | 第46页 |
4.1.4 企业逃避雇主责任不为员工参保 | 第46页 |
4.2 问题形成的原因 | 第46-53页 |
4.2.1 现行制度的局限性 | 第46-50页 |
4.2.2 配套措施的局限性 | 第50-51页 |
4.2.3 群体自身的局限性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其他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启示 | 第53-57页 |
5.1 国内其他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53-54页 |
5.1.1 上海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53页 |
5.1.2 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53-54页 |
5.1.3 浙江省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54页 |
5.1.4 江苏省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54页 |
5.2 国内其他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启示 | 第54-57页 |
5.2.1 采取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及比例 | 第55页 |
5.2.2 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 第55-57页 |
第六章 完善陕西省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 第57-61页 |
6.1 制定合理的缴费标准和缴费方式 | 第57-58页 |
6.1.1 制定合理的缴费标准和缴费机制 | 第57页 |
6.1.2 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 | 第57-58页 |
6.2 进一步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完善和建设 | 第58页 |
6.2.1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第58页 |
6.2.2 改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续保条件 | 第58页 |
6.3 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配套机制 | 第58-61页 |
6.3.1 加强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 | 第58-59页 |
6.3.2 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机制 | 第59页 |
6.3.3 加强对养老保险政策制度的宣传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