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宗盛歌词中都市情感的演变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社会转型期间的情感变革书写 | 第12-26页 | 
| 第一节 后民歌时代与李宗盛 | 第12-17页 | 
| 一、民歌运动的始末 | 第12-14页 | 
| 二、民歌运动对李宗盛情感表达的影响 | 第14-15页 | 
| 三、情感表达的初步实践 | 第15-17页 | 
| 第二节 社会变革期间的情感转变 | 第17-26页 | 
| 一、社会转型背景 | 第17-18页 | 
| 二、新型女性形象的塑造 | 第18-22页 | 
| 三、李宗盛“小我”情感记录 | 第22-26页 | 
| 第二章 消费时代的情感多元化记录 | 第26-42页 | 
| 第一节 都市情感的欲望化 | 第27-33页 | 
| 一、欲望的矛盾化 | 第27-29页 | 
| 二、欲望的内敛 | 第29-30页 | 
| 三、欲望的接管 | 第30-33页 | 
| 第二节 现代都市里的情感失序 | 第33-42页 | 
| 一、都市情感的堕落 | 第33-36页 | 
| 二、多维都市空间的寂寥感 | 第36-39页 | 
| 三、男性的都市迷失 | 第39-42页 | 
| 第三章 贯穿不同时代的情感内核 | 第42-58页 | 
| 第一节 爱情观内核 | 第42-51页 | 
| 一、都市女性独立爱情观 | 第42-45页 | 
| 二、都市男性“阴性”爱情面貌 | 第45-49页 | 
| 三、情爱智者的悲观论 | 第49-51页 | 
| 第二节 人生观内核 | 第51-58页 | 
| 一、奋斗不息的都市理想观 | 第52-55页 | 
| 二、洞达透彻的人生哲学 | 第55-58页 | 
| 结语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附录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