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云、贵、川三省拐卖妇女罪研究

内容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6-8页
一、拐卖妇女罪概述第8-15页
    (一)我国有关拐卖妇女罪的刑法规定第8页
    (二)我国有关拐卖妇女罪的刑事政策现状第8-10页
    (三)拐卖妇女罪的犯罪客体第10-12页
    (四)拐卖妇女罪中对量刑影响的几个方面第12-15页
二、云、贵、川三省拐卖妇女罪案件数据分析第15-32页
    (一)我国拐卖妇女犯罪的司法现状第15-18页
        1.全国立案数迎来转折点并持续下滑第15-17页
        2.案件审结数量较少第17-18页
    (二)犯罪行为人属性状况第18-24页
        1.主要类属于第一产业,以男性为主第18-21页
        2.犯罪行为人文化程度低,难以自我控制第21-22页
        3.团伙化犯罪较少,但行为人年龄层差异较大第22-24页
    (三)被拐卖妇女的类型分析第24-32页
        1.周边经济落后国家的外国籍妇女第24-27页
        2.本国籍妇女第27-32页
三、犯罪问题原因探析第32-49页
    (一)宏观社会结构紧张第32-40页
        1.人口性别比失衡第32-36页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第36-40页
    (二)微观社会的心理失衡第40-44页
        1.转型期社会造成自然人的心理失衡第40-43页
        2.对残障人士的心理偏见第43-44页
    (三)社会自控结构作用弱化第44-45页
        1.熟人社会关系的解体第44-45页
        2.新的社会自控结构尚未全面架构第45页
    (四)行为人对实施拐卖妇女的犯罪成本的考量第45-49页
        1.犯罪的直接成本第45-46页
        2.犯罪的机会成本第46页
        3.犯罪的惩罚成本第46-49页
四、建立以预防为主,多维度的防治体系第49-61页
    (一)优化犯罪预防效果、提升犯罪成本第49-57页
        1.传统加大刑罚力度的效果达到瓶颈第50-51页
        2.完善收买被拐卖妇女罪第51-54页
        3.引入恢复性司法第54-56页
        4.从加大刑罚力度到坐实刑罚效果的转变第56-57页
    (二)建立多维度社会防控体系第57-61页
        1.改善区域经济是建立社会防控体系的基础第57-58页
        2.提高公民法律素养是降低心理失衡的关键第58-59页
        3.发挥基层组织对新时期社会结构的构筑作用第59-61页
结语第61-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假诉讼罪疑难问题研究
下一篇:“偷换收款二维码”侵财行为的刑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