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6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3-16页
第一章 《朗读者》诞生的文化土壤与社会要素第16-34页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矛盾性与肤浅化的传播环境第16-21页
        一、情感交流的“无奈”第17-18页
        二、文化互动的“错觉”第18-21页
    第二节 国家文化舆论与主流媒体的双轮驱动力第21-27页
        一、国家文化舆论的导向支持第21-25页
        二、中央电视台的主流性权威第25-27页
    第三节 节目团队高水平人员结构与文化情感追求第27-34页
        一、“文化表达型”制作团队的专业素养第27-30页
        二、“情感共融型”节目模式的价值导向第30-34页
第二章 《朗读者》的文化情感表达技巧第34-66页
    第一节 “共同关注点”的打造与文化情感的铺垫表达第35-45页
        一、主持人董卿的个人品牌形象效应第35-37页
        二、文学文本情感与嘉宾情感的共鸣第37-40页
        三、线上、线下活动的互动情境预热第40-45页
    第二节 “兴奋机制”的符号化与文化情感的持续呈现第45-58页
        一、“显意识下的情感启动”式开场第45-50页
        二、“自然生成的情感体验”式访谈第50-54页
        三、“互动仪式的情感爆发”式朗读第54-58页
    第三节 “后台情感”的延伸与文化情感的强化培养第58-66页
        一、多媒体平台打造“线上朗读亭”第59-62页
        二、“朗读亭”成就“线下朗读者”第62-63页
        三、节目“朗读者”回归书籍第63-66页
第三章 《朗读者》文化情感共融的意义与缺陷第66-77页
    第一节 情感能量的汇聚与文化遗产的传承第66-70页
        一、“全民朗读”的社会化价值表达第67-68页
        二、“社会遗产”的文化传承第68-70页
    第二节 文化情感在互动传递中的表达缺陷第70-77页
        一、忽视书籍文化内涵的推广第71-73页
        二、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交叉与互动呆板第73-77页
结话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致谢第84-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研究
下一篇:《公益时报》的公益报道研究(201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