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6页
第一章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产生第16-30页
    第一节 社会的需求第16-22页
        一、“雨过天晴”的政治环境第16-18页
        二、“靠天吃饭”的经济生产第18-20页
        三、“知天乐命”的民生需求第20-22页
    第二节 科技与传播手段的发展第22-30页
        一、天气预报登上报纸第22-24页
        二、天气预报融入广播第24-25页
        三、天气预报走进电视第25-27页
        四、天气预报在互联网时代的表现第27-30页
第二章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传播第30-51页
    第一节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内容传播第30-39页
        一、作为叙事的信息传播第30-34页
        二、作为载体的符号选择第34-36页
        三、节目内容的框架分析第36-39页
    第二节 影响我国气象传播的法规与文化第39-45页
        一、我国气象信息传播法规第39-42页
        二、民间文化对气象传播的影响第42-45页
    第三节 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传播特色第45-51页
        一、各有侧重的播讲内容第45-47页
        二、各具风采的主持选择第47-49页
        三、各有特点的节目包装第49-51页
第三章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第51-63页
    第一节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社会功能第51-57页
        一、预警功能: 为“风险社会”保驾护航第52-53页
        二、服务功能: 担当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第53-55页
        三、宣传功能: 拉近与气候科学的知识鸿沟第55-57页
    第二节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文化意义第57-63页
        一、仪式与日常生活的嵌入第57-60页
        二、国族认同与想象的共同体第60-63页
第四章 对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反思第63-75页
    第一节 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不足第63-67页
        一、接近性不够,主持人“宛在水中央”第63-65页
        二、通俗性不够,语言使用“居庙堂之高”第65-66页
        三、连贯性不够,节目编排“嘈嘈切切错杂弹”第66-67页
    第二节 我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策略第67-75页
        一、返璞归真,实现多元看点第67-69页
        二、雅俗分赏,做好频道建设第69-72页
        三、有条不紊,促进资源整合第72-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附录第83-84页
致谢第84-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竞技游戏《王者荣耀》玩家的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研究
下一篇: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