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水性环氧树脂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乳化沥青及改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乳化沥青发展 | 第15-16页 |
1.3.2 改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及其混合料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1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2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水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23-38页 |
2.1 试验仪器及原材料 | 第23-24页 |
2.1.1 仪器 | 第23页 |
2.1.2 原材料 | 第23-24页 |
2.2 水性环氧乳化剂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24-26页 |
2.2.1 制备原理 | 第24页 |
2.2.2 制备工艺 | 第24-25页 |
2.2.3 红外分析 | 第25-26页 |
2.3 水性环氧乳液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26-33页 |
2.3.1 水性环氧乳液制备 | 第26-27页 |
2.3.2 水性环氧乳液性能表征 | 第27-33页 |
2.4 水性环氧树脂涂膜性能分析 | 第33-37页 |
2.4.1 水性环氧树脂体系配比 | 第33-34页 |
2.4.2 固化时间 | 第34-35页 |
2.4.3 涂膜基本性能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配制及性能测试 | 第38-62页 |
3.1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制备 | 第38-40页 |
3.1.1 原材料 | 第38-39页 |
3.1.2 制备工艺 | 第39-40页 |
3.2 相容性分析 | 第40-41页 |
3.3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性能测试 | 第41-57页 |
3.3.1 力学性能 | 第41-42页 |
3.3.2 三大指标 | 第42-43页 |
3.3.3 黏附性 | 第43-44页 |
3.3.4 高温流变性能 | 第44-55页 |
3.3.5 低温性能 | 第55-57页 |
3.4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观结构分析 | 第57-60页 |
3.4.1 荧光显微镜分析 | 第57-58页 |
3.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8-60页 |
3.5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强度形成机理 | 第60-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补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 | 第62-74页 |
4.1 原材料 | 第62-63页 |
4.1.1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复合胶结料 | 第62-63页 |
4.1.2 集料 | 第63页 |
4.2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补料配合比设计 | 第63-68页 |
4.2.1 级配 | 第63-64页 |
4.2.2 最佳掺量确定 | 第64-68页 |
4.3 养生工艺 | 第68-69页 |
4.4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补料路用性能 | 第69-72页 |
4.4.1 力学强度 | 第69-70页 |
4.4.2 高温稳定性 | 第70页 |
4.4.3 低温性能 | 第70-71页 |
4.4.4 水稳定性能 | 第71-72页 |
4.5 容留时间 | 第72-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早强型冷补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探索 | 第74-84页 |
5.1 水泥改性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补料机理 | 第74页 |
5.2 早强型冷补料配合比设计 | 第74-78页 |
5.2.1 原材料及掺入方式 | 第75页 |
5.2.2 成型养生工艺 | 第75-76页 |
5.2.3 水泥掺量对冷补料性能影响 | 第76-78页 |
5.3 早强型冷补料性能测试 | 第78-80页 |
5.3.1 水稳定性能 | 第78页 |
5.3.2 容留时间 | 第78-79页 |
5.3.3 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 第79-80页 |
5.4 早强型冷补料施工工艺探索 | 第80-82页 |
5.4.1 冷补料施工 | 第81-82页 |
5.4.2 冷补料耐久性 | 第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专著及取得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