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形态和分子学证据揭示三个华溪蟹近缘种间的渐渗杂交及形成机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华溪蟹属三个邻域物种形态特征的差异性分析第8-41页
    引言第8-10页
    1.1 实验材料第10页
    1.2 实验方法第10-17页
    1.3 数据分析第17-18页
    1.4 结果第18-32页
        1.4.1 雌雄性形态差异分析第18-26页
        1.4.2 三个物种形态差异性分析第26-32页
    1.5 讨论第32-35页
        1.5.1 两性异形第32页
        1.5.2 雄性第一腹肢的分化与生殖隔离第32-35页
    参考文献第35-41页
第二章 华溪蟹属三个近缘物种的群体分子学证据——揭示物种对之间的渐渗杂交第41-78页
    引言第41-42页
    2.1 材料第42-48页
    2.2 方法第48-49页
        2.2.1 总基因组DNA的抽提第48页
        2.2.2 线粒体分子标记的扩增和测序第48-49页
    2.3 数据分析第49-51页
        2.3.1 线粒体数据序列变异分析第49页
        2.3.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9页
        2.3.3 群体遗传结构变异分析第49页
        2.3.4 系统关系分析第49-50页
        2.3.5 渐渗杂交分析第50页
        2.3.6 基因流分析第50-51页
        2.3.7 种群动态分析第51页
    2.4 结果第51-66页
        2.4.1 遗传多样性第51-53页
        2.4.2 遗传分化与迁移个数第53-54页
        2.4.3 三个物种的系统关系与渐渗杂交第54-64页
        2.4.4 基因流分析第64页
        2.4.5 种群动态分析第64-66页
    2.5 讨论第66-70页
        2.5.1 渐渗杂交与生殖隔离不完全第66页
        2.5.2 快速辐射与渐渗杂交第66-67页
        2.5.3 种群扩张与渐渗杂交第67-69页
        2.5.4 渐渗杂交对华溪蟹属多样性的影响第69页
        2.5.5 非等称的基因渐渗第69-70页
        2.5.6 渐渗杂交与非单系群物种第70页
    2.6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品牌社区中领先用户与普通用户参与动机的对比研究--以小米社区为例
下一篇:清代太湖流域水旱灾害防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