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奇辅导对在校大学生抗逆力的影响研究--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历奇课程为例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9-21页 |
| 第一节 抗逆力文献回顾 | 第9-15页 |
| 一、抗逆力的概念 | 第9-10页 |
| 二、抗逆力的重要作用 | 第10-12页 |
| 三、影响抗逆力的因素 | 第12-14页 |
| 四、历奇辅导对于抗逆力的影响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历奇辅导的文献回顾 | 第15-19页 |
| 一、历奇辅导的概念 | 第15-16页 |
| 二、历奇辅导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 三、历奇辅导的效果 | 第17-19页 |
| 第三节 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1-25页 |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一、定量研究:准实验设计 | 第22页 |
| 二、定性研究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对象 | 第23页 |
| 一、研究地点及研究对象 | 第23页 |
| 二、研究问题 | 第23页 |
| 第三节 样本选取 | 第23页 |
| 一、定量研究的样本选取。 | 第23页 |
| 二、定性研究的样本选取。 | 第23页 |
| 第四节 资料收集方法 | 第23-24页 |
| 一、问卷法 | 第23页 |
| 二、访谈法 | 第23-24页 |
| 三、参与式观察 | 第24页 |
| 第五节 测量 | 第24页 |
| 第六节 分析策略 | 第24-25页 |
| 一、定量分析 | 第24页 |
| 二、定性分析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理论及研究框架 | 第25-28页 |
| 第一节 理论阐述 | 第25-26页 |
| 一、体验式学习 | 第25页 |
| 二、青少年正向发展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研究框架 | 第26-28页 |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 第一节 内部保护因素 | 第28-36页 |
| 一、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 | 第29-31页 |
| 二、抵御负面情绪的能力提升 | 第31-32页 |
| 三、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增强 | 第32-34页 |
| 四、对自身生活的掌控力提升 | 第34-35页 |
| 五、对事物有更多思考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外部保护因素 | 第36-38页 |
| 一、家庭关系改善 | 第36-37页 |
| 二、同伴关系更紧密 | 第37-38页 |
| 三、和学校关系紧密 | 第38页 |
| 第三节 总结 | 第38-39页 |
| 第六章 分析及建议 | 第39-42页 |
| 第一节 开设历奇辅导课程 | 第39-40页 |
| 一、课程设置 | 第39-40页 |
| 二、专业的设施 | 第40页 |
| 三、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 | 第40页 |
| 第二节 给予外部支持 | 第40-42页 |
| 一、给予同伴支持 | 第41页 |
| 二、增强学校与学生的联系 | 第41页 |
| 三、改善大学生家庭关系 | 第41-42页 |
| 第七章 反思与结语 | 第42-44页 |
| 第一节 研究不足 | 第42-43页 |
| 一、主观因素 | 第42页 |
| 二、客观因素 | 第42-43页 |
| 三、研究展望 | 第43页 |
| 第二节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附录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